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忆汪曾祺     
邓友梅 《出版参考》2005,(35):39-40
汪曾祺和林斤澜是建国后我结识的最早的朋友.说这个没有自吹之意.他二位成仙得道,我望尘莫及,是后来的事.四十七年前还处在大哥二哥相差不多的阶段.曾祺虽已出过小说集,是沈从文先生入室弟子,但这没给他戴上光环,倒还挂点阴影,被认为曾是另一条道上跑的车;斤澜在台湾是地下党员,蹲过国民党军事监狱,九死一生跑回来后只着迷写剧本,写的不少却一部都没上演过(至今也没听说有人上演),相比之下当时处境最顺的倒是我.小八路出身,写工农兵,在"批判武训传"等"战斗"中表现得既"左"又"粗".文章虽写得平平却被认为"党性较强".我与曾祺、斤澜感情密切,好心的同志还提醒:"交朋友要慎重,不要受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题目中的“核儿”二字,读音为“胡儿”。它和我们平常说的杏核儿、桃核儿等中的“孩儿”二字读音为“胡儿”一样。说文章有孩儿,这不是我的发明。在八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林斤澜同志就谈到过。大约是1984年左右,林斤湘同志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结业余作者讲课。林斤湖讲课,我没有去听,但文化宫组织讲课的同志录了音。他们把录音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我结帮忙整理,然后发表在他们内部的一个刊物上。我在整理林斤澜同志的录音记录时。看到里边讲到文章的“魂儿”,并且还举了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练》中的情节来做例子。当时,我没有反…  相似文献   

3.
近些时候,曾任《北京文学》主编、北京作协副主席的林斤澜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中国文学界特别是短篇小说领域内又少了一位老一辈优秀作家,林斤澜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上,他的《台湾姑娘》和《头像》已被文学界公认为当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他的关注重点是普通知识分子在社会变动中的坎坷命运和心历路程,  相似文献   

4.
林斤澜原名林庆澜,1923年生于温州。小说《春雷》、《台湾姑娘》让他得到认可。此后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1987年林斤澜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短篇集《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4-14
4月17日,著名小说家林斤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由于心脏和肺功能衰竭,林斤澜先生4月11日逝世,时年86岁。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第十八演播厅。导演、摄影师、节目主持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准备摄制“与你同行”中的“三味书屋”。在“历史与文化”这个节目标题下,刘心武、李国文、林斤澜、叶楠将向电视观众介绍由他们缩写、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插图本。时间已是下午4点,还没来得及开拍。而作家们2点半以前就如约来到了。一个多小时已经过去,我担心太耗费他们的时间了。况且除刘心武外,三位作家都年过花甲,从出发到等候拍摄,连续几个小时一定累了。我向他们抱歉,特别对林斤澜先  相似文献   

7.
从维熙 《出版参考》2009,(12):38-38
“中国传说中有一种不死鸟,经过烈火涅檠而又重生而且比过去还美丽、还强壮。文学就是这样的一只不死乌!”林斤澜被公认为“短篇小说圣手”、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  相似文献   

8.
见到徐晓文时,这个11岁的小男孩正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每天我都得做大量的运动,跑步、游泳、仰卧起坐,简直是魔鬼训练。”爸爸妈妈希望他上中学后有个新面貌,所以送他来参加这次“健康之旅”减肥夏令营。“效果最好的那天我减了1斤2两,要是减掉20斤,妈妈答应给我买台电脑。”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魅力     
1980年到1986年.我在北京市文联当了六年专业作家。那时候。还不兴将专业作家“折合”为行政级.没有什么一级、二级之分。但作家们开会,必分为两组,而且要错开时间。开头儿,我不知何以为此。一次,我们那组开会,一贯给我忠厚温和印象的骆宾基老前辈.在一位发言者平淡的话语中.忽然满脸溅朱地大声插入一句:“端木是个坏人!”大家愕然,发言者才知,自己不该偶然提到端木蕻良。事后,我听林斤澜大哥当面指点,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0.
他们的世界     
我在纽约认识了一个孩子。他父亲是国内很有名的一个企业家,这一年暂时厌倦了做生意,来美国访学,他们一家人就跟着来了。他其实已经18岁了,个子很高,体重超过180斤,留着黑黢黢的胡子,骤然看上去跟任何一个荷尔蒙茂盛的男青年没什么两样,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叫他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他发过一场超过40度的高烧,然后他的智商就一直停留在了那个时候。以后,他可能还会胖到200斤,胡子从茂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幽默?我照的比说的自然些,幽默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2王文澜幽默摄影作品@王文澜~~  相似文献   

12.
我与505征文     
505胜过“偏方”今年春季,我原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老李,从咸阳来看我,见面后,却使我大吃一惊。几年不见,人变得胖了,也精神多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了。他在部队时,胃病比我还严重,1.75米的个头,却瘦得只有120多斤,因此大家都叫他“李排骨”。我问他的缘由,他说是用一个“偏方”。我问什么“偏方?”他却解开了衣扣。让我瞧。咳!原来是只505神功元气袋。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它没有产生兴趣。但老李的变化使我信服了这神袋子。  相似文献   

13.
这样一个人,我绝对想不到会先我而离开人间。唐纳与我同岁。10年前的1979年,我在上海重晤这位阔别整整30年的老友,他风度如昨,豪情不减,在我家边叙旧,边夜饮,直到子夜兴犹未尽。1985年,我们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再次相聚,年逾古稀的他,虽然略显苍老,依然健步如飞。他说他还想做许多事情,其中包括写一本回忆录,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澄清关于他与江青的种种澜言。握手话别,我出访北欧,他则去承德旅游,临行,他为不能在巴黎迎接我而深感遗憾,想不到这次分离竟成了我们的永别。我这个人,素有疏忘之疾。亲友书信,以为无非传递信息,大多阅后即往抽屉一塞,多有散失。即若唐纳,远寓巴黎,也没有对他的手迹予以格外优待。在我潜意识中,我们的书信交往似乎是永恒无尽的。噩  相似文献   

14.
缪荃孙与泺源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泺源书院在山东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缪荃孙曾主讲该书院四个月,是该书院名师之一。他改造了书院的教学方式,为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斤。他还大力搜拓金石,推动了山东金石学的发展。《山东通志》的修志思想也渊源于缪荃孙。  相似文献   

15.
陈永成印象     
李晓峰 《档案与社会》2005,(4):33-33,37
初识福建陈永成局长,是1998年底我刚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到北京参加全国档案局长会议。晚饭时我恰恰和陈永成局长坐在一起。他人很精瘦,体重只有100斤,是我的一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说话频率很快,但声音蛮大,特别健谈。他听说我是刚到档案部门工作的,就非常认真地跟我讲,档案工作也是非常有干头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和一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但只要我们自己重视,还是可以干出成就来的。他的这番话对我很有触动。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园艺场当知青的时候,有位要好的朋友,人们习惯称他为小常。小常来到农场小常(全名常全振)比我小一点,是日本投降那年八月份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老家河南信阳地区(他家乡是固始县农村)遇上了解放后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地里收不了多少粮食,又加上极左的"五风"刮得厉害,基层干部瞎指挥,媒体也胡吹"放卫星了,亩产几千斤上万斤了"。他父母在这场天灾人祸中先后饿死。那时,他还  相似文献   

17.
林斤澜     
1923年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18.
林斤澜     
罗雪村图 《出版参考》2011,(10):M0002-M0002
1923年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19.
在兴县礼贤公社礼贤第七生产队,去年种了二十六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三斤!我听了这个消息,又惊又喜。据我所知,礼贤一带过去种棉花,产量只有二三十斤,最高超不过四十斤。如今一下增加这么多,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怀着惊喜的心情,决定去那里访问。一路上,我想着心事:一百一十三斤皮棉是怎么种出来的呢?种棉花的一定是一些了不起的人吧? 来到第七队,接待我的是队长张德福。我说明来意之后,他对一个社员说:“你去把科技小组的人都找来!”不一会,队部的门被推开了,进來一群姑娘,她们有说有笑,一见生人都煞住了口。队长——给我作了介绍,说:  相似文献   

20.
雷激  蒋凌昊 《传媒》2023,(14):17-18+20
澜湄卫视覆盖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等21个国家和地区,总覆盖人口超过4500万。除卫星传输方式以外,澜湄卫视正全力建设澜湄视听APP新媒体矩阵,拟采用“1+5”模式,即一个中文界面+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五个对象国语言界面,打造服务澜湄流域的视听交流公共服务平台,该项目已入围“中国—东盟数字创新成果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