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政治战略目标。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面对我国的严峻就业形势,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充分就业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一切社会生产的要素,它们结合的特殊方式,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这是马克思早就为我们指出的一个重要原理。但是,怎样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来区分不同的经济时代呢?具体地说,又怎样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呢?关于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所见到的一些报刊文章和教科书中,大都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间接结合和直接结合,来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在教学和学习中,我总感到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制。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就业紧密相联首先,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广泛调查证明,凡是重视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高的国家就容易解决就业问题。在我国,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企业有1500万富余人员需要转岗转业,每年还有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生产一线关键岗位、技术复杂工种需要的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新世纪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就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面拓展城镇的就业空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把对企业的短期治理措施与长期战略性的决策相结合,促进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瓦内克是劳动管理制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主要倡导者,其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建立在工人自行管理基础上的,工人不拥有生产资料,却可分享经营成果,并实行就业自由;该模式下的参与制企业的目标是人均收入最大化;该模式能保证充分就业,实现价格长期稳定。尽管瓦内克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但它兼具效率和公平的特征,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是对就业优先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如何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如何落实充分就业的要求,笔者认为:一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突出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的归属.人们是服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获取一定利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是共同占有社会化生产条件的自主联合的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所有权是公有(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城市土地是国有即归全民所有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运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相应的经济利益,既是公有制的逻辑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从劳动者对于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的不同理解出发,对于全民企业就业劳动力商品化问题作出了片面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对此,本文不能苟同。就业性质如何,是自主生产经营或受雇于人,本质上不过是劳动者对于欲与结合的生产资料有无使用权的体现。劳动力商品化并不直接、必然与劳动者有无生产资料所有权相联系。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在全民企业生产资料使用权归属趋于复杂化的条件下,劳动者就业客观上必然呈现为一种自主生产经营和劳动力买卖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靖玉新、常乐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撰文认为,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新世纪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就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面拓展城镇的就业空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把对企业的短期治理措施与长期战略性的决策相结合,促进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我国当前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近来有同志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的意见,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兴趣和争议,现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具有商品性的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的一条重要理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脱离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1.
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是劳动效率的提高,而劳动效率的高低是由经济的或非经济的多种变量决定的,其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的原则是决定劳动效率高低的最基本因素。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劳动者取得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权力确认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我认为这个原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逻辑,也不反映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本质规定性。这种原则偏差不仅是引起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而且已构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向纵深改革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问题,即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和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试图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与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同志交流和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是一无所有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经济条件,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劳动者个人不能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客观依据不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应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去思考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民主管理是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作为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客观依据是正确的。但仅持一见不免失之偏颇。笔者浅见,企业民主管理的客观依据应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去思考。在生产力中,劳动者居于主导地位。劳动者包括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一定报酬以维持生活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它是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使用,对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安定都具有重大影响.在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机制.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必须实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量上的平衡。由于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状况等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既可以是较多的劳动者在低层次技术水平条件下与较少量的生产资料(以价值表现的)的结合,也可以是较少的劳动者在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与较多的生产资料的结合。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有两条标准:第一,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有效地利用社会一切生产资源;第二,按社会需要分配、组织这些生产要素,当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增长速度减缓、经济效益和消费降低时,这种分配和组织为最优。这也是我们解决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问题必须遵循的两个准则。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只有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才能最终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研究,偏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探讨的只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本文认为: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所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价值的生产。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尊重企业经济实体地位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在理论上由于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而流于“空想”,在实践中弊多利微。至于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只能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通过让渡商品价值来间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前提。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必须符合劳动者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制。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环节。 一、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就业紧密相联 首先,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劳动者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必须从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着手。以往我们把生产力仅仅理解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这是不全面的。按照马克思的思想,生产力要素只是潜在生产力,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  相似文献   

20.
振兴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一、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意义重大。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初中级专门人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