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强调诗人内在情感在外界穷困环境激发下的抒发,主张情感抒发应表现得浓郁、真挚、浑融、细致;同时他反对诗人因为处境困窘而过分宣泄怨愤之气,作“戚戚怨嗟”之诗。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0,(3):41-45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上承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说,下启李贽"发愤"说等,道出了诗人的生命遭际与诗歌创作成就的关系,成为一种诗学共识。笔者认为,诗之所以能"穷而后工",是因为经历困厄穷愁的诗人有强烈的创作动力、容易获得有关普通民众的生活素材、有真挚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困厄穷愁更接近生活的本相,因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情感真实、人格高尚方面的祈向,也包含艺术境界之美的追求,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真、善、美"的全部要求.如将这一命题的内涵放到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命题的提出既缘于宋初文风之颓废,又立足于崇实尚用文风之建构.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指出了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揭示了古典诗人与国家政治的特殊关系:古典诗人的精神依托实际上不在文学而在政治事业。元明以来,士人的价值支点不再集中在政治功业一端,他们更倾向于世俗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寻求精神寄托。"隐而后工"的诗学观便应运而生。诗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了诗风的转变。诗歌成为人们精神存在的方式,成为安顿人们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一说,无论对当朝还是后世文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是欧阳修在前人诗论的基础上,在北宋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再创造"。从现实的角度看,"诗穷而后工"包含着权力与文学话语、政客与文人身份之斗争与妥协的丰富内涵。依据布迪厄的语言学理论,"诗穷而后工"的精妙内涵与典范意义在于它体现了欧阳修对于"权力话语"与"文学独立性"所作的整合。这位千年前的文坛宗师与政坛领袖,即使并未像后现代主义学者那样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象征意义与吊诡性质",也已经在实践中将语言与权力的关系运用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7.
毕文静 《文教资料》2013,(25):21-22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加深,外语研究者的使命日益变为向世界说明中国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异质文化中的本国形象表达在此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青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美国文学中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文化中国”形象进行剖析,从超验主义对中国的哲理化、新诗运动对中国的诗意化和现代戏剧对中国的唯美化等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研究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既是打破本土文化封闭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发文化形象误读的重要途径。回顾西方文化视野内中国形象镜像变形和意义重构的轨迹有助于我们考察关于中国形象的误读现象问题。这种误读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1)西方按照自身社会演变和发展需要来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2)中国文化信息传播者因其客观条件和主体需要而造成报导与著述方面的某些误差;(3)为了建立各自思想理论体系的需要而对中国文化形象任意取舍。我们只有把西方对中国形象的误读放在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客观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的境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重亲情、努力返归人世的行为和结局蕴含了中年民族特有的尚人伦、重人世、以人为贵的化心理;富有才学的女鬼形象是作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  相似文献   

10.
本从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陌生性整体阐述了学语言的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1.
天才诗人的造就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贬谪,这不幸的逆境造就了一代代的天才诗人。从先秦到明清的两千多年,一系列有成就的诗人,无不是因贬谪而创作了水平卓绝的贬谪诗,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屈原因"放逐"而著《离骚》,以香草美人比喻象征,开拓了我国诗歌创作寄情言志的传统;号称唐代"三大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宋代的苏轼以及很多朝代的诗人,他们在逆境中创作的贬谪诗,堪称他们的代表作。贬谪诗写的是个人之遭遇,抒发的却是人间之真情;在艺术上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艺术论强调天才在审美领域里的主体地位,认为作为美的创作主体的天才以想像力为心理根源,体现出交织着社会性的自然性,是不可复制的独创性与具有规范作用的典范性的结合,想像力依据理性原则与知性力等心意能力相汇通。康德的艺术天才观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它为我们重新思索当今大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3.
从逆境中发现意义是中国儒家应对思想的一种,也是国外应对研究的一个领域.研究者从两个方面考察了从逆境中发现意义的研究进展:一是从逆境中发现意义的测量;二是从逆境中发现意义与健康和人格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与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诸要素中 ,词汇最能承载文化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由于世界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文化渊源、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 ,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 ,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 ,或追根溯源 ,或随语随文加以诠释 ,或剖析其文化喻义 ,或点明其文化规约 ,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15.
茶不仅是饮品,从现代汉语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在婚恋、礼仪、宗教、艺术审美几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修辞意义,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修辞原型.  相似文献   

16.
从家族文化、人物文化内涵、佛教文化和风俗文化四个角度阐释《金粉世家》的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突显张恨水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康德对天才的论述,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某些理论成果,另一面又独辟蹊径,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通过对美的分析,揭示出艺术的特征,进而再揭示出创造艺术的主体——天才的特殊性。尤为可贵的是,康德在自己的哲学构架中,着重探讨了天才的心理特征,其中某些论述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思想渊源的角度解读,况周颐的词学思想在继承传统学术哲学的宇宙大化思想中确立了他的词体体性观,从儒道互补和达穷调和的传统艺术人格角度规范了词人之襟抱与性情,以传统诗教、写心及自然等艺术思想丰富了他的词作艺术观。浓厚的传统艺术思想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在况周熙词学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9.
英语“idiom”和汉语“成语”两者的相同点是结构固定、约定俗成;不同点是汉语成语大多数可从字面来判断其意思,而英语“idiom”较难望文生义。从宗教信仰、文化遗产、生活环境、民族特点、民族历史及语用心理这六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英汉成语具有不同文化涵义,而这种差异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文化意义,结合词语文化意义的特点,分析了其英译名"Friendlies"的语用失误和"Fuwa"的语用歧义,建议其名字为"Fú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