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环节。电力职业技术教育自1994年以来,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地抓了课程体系改革。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艺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电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旦大学哲学系是全国哲学人才培养的七大基地之一 ,近年来又通过了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的评审。全系现有教职工 4 7人 ,其中教师 4 0人 ;哲学专业学生 4 99人 ,其中本科生 2 33人 ,硕士生和博士生 1 5 9人 ,博士后 7人。五年来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有关精神 ,我系在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改革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惟有通过总体上的改革 ,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和生活的需要 ,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一、对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化,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级技术工人,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成为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探究性"教学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被公认为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积极推行"探究性"教学,不仅是职业学校若干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技术工人的需要.文章通过对网络课程的课程置换改革进行反思,论述了在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积极推行"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其落脚点是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根据市场需要的人才规格确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难点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及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因此,应以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为契机,调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办学方向,深化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师院校从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教师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考察课程体系改革问题;高师院校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和全面性两方面考察课程体系改革问题;培养模式多样化是解决教师职业所需广博知识与培养过程有限课时的矛盾的有效途径;设置多样化形式开放和内容开放的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如何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类型、层次、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即将到来的21世纪,需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重大、迫切而深远的工作之一。 课程体系的改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改革现行课程结构,二是改革课程内容体系。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是职教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地说,就是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现现代化,同时面向世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成果,而且面向未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要强化“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师院校从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教师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考察课程体系改革问题;高师院校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和全面性两方面考察课程体系改革问题;培养模式多样化是解决教师职业所需广博知识与培养过程有限课时的矛盾的有效途径;设置多样化、形式开放和内容开放的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8.
实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的理性选择。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和突破口,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科学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哲学系课程体系改革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大学哲学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种综合性的哲学教学改革在全国实属首创。复旦大学哲学系作为全国哲学人才培养的七大基地之一,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哲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哲学教育的百花齐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复旦大学哲学系现有教职工47人(教师40人),哲学专业学生499人(其中本科生233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59人,博士后7人)。这在全国各大学的哲学系中规模算不上很大,但学科齐全,队伍整齐。在此条件下,哲学系在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改革上做出了大胆的、积极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  相似文献   

10.
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应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本文结合我校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分析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蔡娟 《惠州大学学报》2000,20(2):105-108
现行高师课程体系总体上未能满足培养具有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师资的需要;高师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扣高师培养目标、师范性定位、实践性和时代需要来进行。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是高师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改革当追求人文性、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蔡娟 《惠州学院学报》2000,20(2):105-108
现行高师课程体系总体上未能满足培养具有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师资的需要; 高师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扣高师培养目标、师范性定位、实践性和时代需要来进行。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 是高师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改革当追求人文性、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从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式、专业方向的全体和局部控制、考研的需要、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及课程体系的合理分布等方面详述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3):9-10
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对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求,尤其是核心素养方面,需要多方面、多维度整合资源,最大限度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去挖掘学生潜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如何将这种思路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入手,从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和现实要求、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改革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改革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以江西省莲塘三中为案例,对如何开展中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要根据师范性(育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来改革课程体系;就是要根据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培养有用的人必须具备的各种社会素质和自然素质的要求来改革课程体系;就是要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来改革课程体系。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搞好教学大纲和教材两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以能力教育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合理的课程创新体系是突出高职特色的保证。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思想在高职教育中仍根深蒂固,能力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完全体现。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对于人才综合能力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院校地理课程体系改革削减了大量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增设《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文章讨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的内容,并以四明山南区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符合地理学的综合化潮流和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落到学校发展的层面积极推动。做好推进工作自然会涉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工具问题。这些年,我们确立了一个重要主题,即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便于实践操作,我概括为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二三",表明我们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推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时,要把握好六个关键方面。"一"是建立一种信念要将课程改革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研究生培养过程提供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形成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框架标准。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个体发展指向:大学课程体系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体系"含义出发,讨论了广、狭义课程体系概念.在此基础上,认为:现有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缺乏理论指导,课程设置行政指令性居多;课程体系内部的学科壁垒森严,忽视了大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要素组织不合理,课程配比不当;课程体系内容陈旧,实施观念、方法落后;较少考虑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自身的运行规律.这样,课程体系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指向仍是一种"知识本位"或"能力本位",称不上"素质本位".因此,大学改革须适应"大学生发展指向"的本质要求和本质特征,构建符合个体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