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4):302-304
丁伟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该所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流形上的分析以及几何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80年代初期将平面环域保面积扭转同胚的Poincare-Birkhoff不动点定理推广到平面星形区域,并成功地应用于平面哈密尔顿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等多项研究中。1987年首次提出质心分析及特殊梯度流的构造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5):385-387
张焕乔实验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3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到中科院物理所从事科研。1958年到中科院原子能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至今。主要从事中子物理、原子核裂变和重离子反应等实验研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为在核反应堆上开展慢中子谱学和固体物理研究创造了条件。参与压电振荡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的发现,提出了理论解释,并提出验证方案,确证了中子次级消光减弱的效应。先后负责核武器研制所需的第一批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4):300-301
童庆禧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193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61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全球研究网络系统”(GRNS)专家组成员,科技部与美国宇航局(NASA)对地观测领域合作的中方首席专家之一。我国最早从事遥感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的科学家之一,特别在地物遥感光谱辐射特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工作,包括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地物光谱数据库、地物混合光谱…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15(2):135-138
于 渌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 937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 96 1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理论物理专业。 1 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从理论上预言含顺磁杂质超导体中存在束缚态 ,推动了杂质对超导体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参与倡导闭路格林函数研究 ,给出了描述平衡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统一理论框架。提出导电高分子准一维系统中孤子型元激发应满足的拓扑性边界条件。与他人合作 ,用骨架图展开方法计算了连续相变临界指数 ,准到小参量ε的 3阶 ;发展黄昆的晶格弛豫理论 ,研究了准一维导体中局域性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6):439-443
周国治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1937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人)。1960年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1979-1982年赴美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在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简单的具有各种特色的三元系和多元系偏克分子量的简单计算法;在相图提取热力学性质方面,系统地给出了由相图提取各种热力学性质的方法;在相图计算方面发现和归纳出一些规律,如“氧位递增原理”,它已被用到化合物自由能的估算中以及相图计算中;在溶液模型研究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3):209-215
黄润乾 天体物理学家。国家天文台 (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研究员。 1 933年出生于北京 ,原籍湖南衡山。 1 958年毕业于德国席勒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发现了双星有物质和角动量损失情况下的各种复杂因素 ,将双星非守恒演化奠定在严密的数理基础上 ;与他人合作 ,最先提出星风冲击波理论和计算公式 ,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并为紫外和X射线卫星的大量观测结果所证实 ;与他人合作发现对流超射对恒星演化的重要效应 ,并提出用造父变星的演化过程来判定对流超射区大小 ,从而可以利用天文观测确定对流超射的方法 ;与他人合作 ,用演化和振动模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4):294-298
刘振兴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29年生于山东昌乐。1955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196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近地层大气物理、高空大气物理、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80年代初,率先在我国开展木星磁层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木星磁层盘模式,国际同行认为“这项研究表现出的重大发展可能成为这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有关木星碰层物理的专著中,此模式被称为刘氏模式。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机制,对其物理性质及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450-452
何鸣元 石油化工专家。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任ELS EVIRE《Applied Catalysis》杂志编委。1940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61年上海华东纺织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95-299
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1934年出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而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大气波动动力学中 ,弄清了大地形对波动移动与不稳定的作用 ,从理论上解释了气象观测中的某些实际现象。在非线性波动共振的研究中 ,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有相应关系。在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 ,建立了四力平衡条件下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Ekman动量近似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与锋生等的…  相似文献   

10.
于天仁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20年生于山东郓城。1945年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毕业。土壤电化学的学科带头人。发展了土壤电分析化学。系统地阐述了水稻土的以氧化还原过程为中心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独有的方法,区分了有机还原性物质的电化学特征;揭示了这些物质与无机氧化还原体系之间的反应规律、氧的消长平衡、铁离子和锰离子的形态与各种形态间的物理化学平衡以及各种形态硫化物之间的物理化学平衡规律。这些成果使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鉴别从定性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并阐明了其数量因素与强度因素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96-298
李崇银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 0年出生于四川达洲市。 196 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 ,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究方面 ,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是激发产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 ,并完善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CISK波理论 ;提出了大气环流的低频遥相关理论 ;指出了厄尔尼诺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相互作用关系。在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方面 ,揭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NSO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12-216
王志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 2年出生于上海 ,原籍江苏吴县。 196 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以及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  相似文献   

13.
数学物理学部(10人)邝宇平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年11月出生,广东省台山县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亚太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物理工作组中国联系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高级顾问等。长期从事粒子理论研究。建立重夸克偶素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和系统计算方法;建立含耦合道效应的强子跃迁理论;给出等价定理的严格证明和正确表述;给出在TeV能量对撞机上探测电弱破缺机制灵敏度的全面分析;提出通过WW散射灵敏探测Higgs玻色子反常耦合的新方…  相似文献   

14.
CHANG Wenrui, a structural biologist, now serves as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CAS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He was born in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in 1940 and graduated from Nankai University as a major in chemistry in 1964.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1):18-20
数学物理学部(9人)姓名性别年龄专业与专长单位丁伟岳男52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孙义燧男60天体力学南京大学天文系李惕碚男57高能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杨应昌男62磁学、固体物理北京大学物理系张焕乔男63实验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陈希孺男63数理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陈难先男59物理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男51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童秉纲男69非定常流与涡运动、运动生物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化学部(10人)万惠霖男58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系方肇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6):459-464
万惠霖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66年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60年代初参与了配位络合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70年代在专著中系统阐述了配位催化原理。80年代初参加了固氮酶催化作用的研究,应用量子化学近似计算方法对分子氮、乙炔和环丙烯等底物在固氮酶原子簇活性中心的多核络合活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为Kim-Rees模型固氮酶活口M-簇笼新见解的提出提供了一个重要论据。在丙烯选择(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1):39-41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专业王诗宬52北京大学数学王鼎盛64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张家铝6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张裕恒6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陈和生58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龚昌德72南京大学物理彭实戈57山东大学数学詹文龙49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化学部(9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专业冯守华49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田中群49厦门大学物理化学江明66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吴云东47香港科技大学理论有机化学李洪钟64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陈懿72南京大学物理化学姚建年51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数学物理学部(8人)2005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