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夏、商、西周的法制深受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奴隶主贵族“受命于天”、“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和维护“亲亲”、“尊尊”的宗法思想,是其法律思想的基础。神权法思想产生于夏代,商代则发展至顶峰。两周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新的君权神授说,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正确答案是A周公。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代表是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管仲法律思想是。明德慎罚”;邓析是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中,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无神论较早地走上了统治地位,因此,鬼神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甚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在这一过程中殷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闫艳 《文教资料》2011,(34):107-108
“獬豸决讼”是蒙昧时代决狱的选择,是“神权法”思想的前奏,它为“天讨天罚”“君权神授”的神权法思想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法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任何时期的立法者必须在统治者立法思想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国情的法律。奴隶社会夏商时期与两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不同的原因就是立法指导思想不同,就在于从纯粹的神权思想演变为以神权为核心辅之以民为本最后发展为把人的地位摆在神之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棱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人称“汉代孔子”。他创立的“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理论,成为后来指导封建立法、司法的基本原则及统治人民的基本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的法律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春秋》法统思想、圣人法天思想、“三纲五常”理论、德主刑辅理论、《春秋》决狱观  相似文献   

9.
依据刘秀的军事活动与政治活动探讨其思想理论,他思想中的“柔道”与“贵人”原则具有正面价值,天命神权观念则代表其思想中的负面成分。对刘秀思想的两重性应进行正确的历史的论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 ,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 ,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 ,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 ,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治与人治的对立,主要表现为法律与领导个人的意志之间的对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但提出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活的思想;而且还深刻地阐明了法治的内涵,及其与人治的严格区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既是法制的实现形式,也系统地表明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合理吸收,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超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德治”观点在我国很早就有流露。它与“法治”作用同等重要,是治理国家根本手段之一。本文对“德治”的内涵及演变作了分析,也对如何继承传统“德治”思想有益成份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存、相互促进的,我们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为国家管理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提出"以德治国"的论述,但在今天它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在其指导下,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管理应该而且必须实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本文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传统依据,以及在高校的统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考,以求高校管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治国方略,儒家为德治设计了一套“德主刑辅”的模式。江泽民同志经过继承和发展,提出的“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逐渐完备的情况下,为应对国内外一系列新的复杂形势提出来的。它对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治理论.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确立法治理念必须解决"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分清"法制"与"法治"的一般特征,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之一是搞好法治建设。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在近60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执政兴国规律,历经坎坷曲折,得出了依法执政的科学结论,并把它上升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经验和原则之一。要使依法执政成为全党共识,始终坚持和贯彻依法执政的原则,就必须深刻认识依法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对策、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安全、执政规律、执政理念、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和新经验还缺乏科学总结和概括。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还缺乏深入剖析,对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如何使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能力形成班子集体合力、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整合执政资源等重要的实质性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党的执政理论、执政规律的研究还缺乏深度,操作层面的研究成果还较少。  相似文献   

20.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