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传统医学家的文化认知思维定型,最早而又集中地体现在《黄帝内经》之中。这种认知定型的内部结构包括阴阳五行相互交错的“养气”知识体系,过济不及余补所缺的“中庸”价值取向,以及冥冥独悟辩证认知的“双向”思维方法,它是在吸取儒家、道家及阴阳家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从改善更新医学家文化认知思维定型入手,对其理论基础、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进行某些新的思想概括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人类语言能力的习得需要依托一定的认知能力。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汉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能够发现汉语谚语的形成和传承规律,增进人们对汉语谚语的了解和认知。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背景下,深化汉语谚语的了解和学习,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燕 《美育学刊》2022,13(3):82-92
西湖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典范价值。其“乌托邦”式的景观审美形象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定型,并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得以广泛流传。历代文化精英以西湖的湖光山色、历史古迹以及风俗人情为中心,创作了数量巨大、雅俗共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形成“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文化特性。西湖由此成为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以及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4.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礼貌原则存在较大差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言语行为是基于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之上的,因此,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同等重要,成功的交际也取决于学习者对文化的认知,而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清楚目的语国和母语中的礼貌原则的异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总体研究搜集的语料,在此基础上对"房屋构件"词汇隐喻的映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构成了各种隐喻映射的认知基础.汉日两种文化对"房屋构件"词汇隐喻的认知相同点多于不同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同一具体概念的各种特征和功能的关注以及认识的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墓园作为安葬逝者和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其规划和建设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墓园景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墓园文化景观内容的分析,在墓园文化景观的表达上提出文化主题的再现、视觉语言的抽象、认知经验的隐喻和文化内涵的象征四种方法,为墓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化图式是储存于大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认知语境下的文化图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表现为四种形式,即文化图式完全对应,文化图式部分对应,文化图式冲突,文化图式缺省。从认知语境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图式作为语篇理解的认知框架,使语篇和不同层次的文化图式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对语篇进行认知推理,正确把握语篇主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家族相似性理论对名词进行了新的界定。名词分为原型名词和非原型名词,其中基本名词范畴对人们认知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基于自身的认知体验,又把名词分为有界名词和无界名词。人们对名词的认知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隐喻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对于更好地研究词语的产生、词义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传播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行为和审美方式,并在市场开发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时它的商业化倾向已对社会、民族的理性思考能力形成伤害,对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心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体主要部位的脸在人们最初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现象从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脸"的大量词汇就可以体现出来。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方式,还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脸"所表现出的认知方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阐明了人们认知国家、民族及政党文化在人脑中所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深入人心的共同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觉和综合国力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国人的心理状态和价值期待、国家的政治信念和精神支柱是文化自信的实质.时代性、传承性、创新性是文化自信的特点.由此探究出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免疫力、内聚力和影响力,深入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批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以进一步提升文化实力,自觉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转型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呈现出活跃而复杂的状态。因文化心理的内在冲突而导致文化心理的失衡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心理现象。文化心理失衡的主要表现是:对文化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态度;文化的泛化倾向;文化批评的失语,等等。文化心理的调适要做到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要在经济生活中努力提升文化品味;要加强文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思维基础,培养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更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意象图式是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是理解复杂概念和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交际者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认知结构,才能建构相应正确的认知图式,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任务驱动型模式可以促进交际者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产品色彩意象的形成,是来自人们对于产品色彩的认知。产品透过本身的造型、色彩、质感等因素,以及外在环境文化所赋予的文脉意义,形成产品和人们沟通的语言。色彩作为品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品牌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等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品牌文化内涵个性而时尚的表达。现在色彩营销战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商家们都认识到了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语用标记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究。研究表明,语用标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跨文化交际、社会性别语用差异等层面,受制于一定的语境,带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反映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定型,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理念、民族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结构及其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语言演变进程中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与人类的认知紧密相联.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及规约常识三种认知机制对英语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并结合习语产生的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英语习语的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的使用是各种文化的语言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通常人们在生活的各种交流中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许多语言学的专家和学者早对这一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研究。本文就是在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委婉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和发现汉语委婉语产生的认知因素,以期有助于汉语委婉语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恰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禁忌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民俗现象,禁忌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类主观上认为某人或某事物是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而被禁止的言行或是心理上被抑制的言行控制模式的总和。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促进文化认知,实现文化整合,进行社会控制和开展道德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关于母亲的四个问题:1.母亲的认知模式。2.母亲的范畴结构。3.母亲的原型。4.关于母亲的心理定式。从原型理论来看,"父亲的合法妻子并生养孩子"是母亲范畴的原型。但原型效果本身不足以组成心智表征理论。相反,原型应该被理解为所涉及认知模式的副产品。同时。范畴结构的产生也离不开认知模式。由于不同的文化、认知差异。人们以不同类型的母亲作为判断、推理的标准,形成心理定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