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量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例子,来体现其"师法自然"等老子道家思想.从而更深层地认识到老子道家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提出将中国传统思想的诠释随现代化理念而更新,吸其精华、源于传统、立足时代.  相似文献   

2.
具有较高的园艺技能和园林艺术修养,是孙悟空比较显著的一项才能,是《西游记》中多处明白描写到的,如求学期间受过园艺技术方面的训练,掌管过蟠桃园,有过重建花果山这样营造大型园林的实践,酷爱欣赏自然山水和各类园林等.孙悟空被赋予该种修养,实质上承载的是作者本人对于自然山水和园林的欣赏和热爱,折射了中国古典园林在明代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西游记》主要通过孙悟空的视角,描写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并以古典园林为原型,构筑了以天宫、佛境、龙宫、仙山等所构成的独特而奇异的魔幻世界.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视野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终极意境,它在这块壶中天地中获得了更加多元的意义与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它强调天人相通、天人相融、天人相齐,使园林从物质空间上升为精神空间,成为万千欲求独善其身的文人墨客精神和情思的栖息之所,使得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这块纳天地于一壶的灵境中得以自由地呼吸。此外,其中蕴涵的"纯任自然"的价值观及其天才般的环保思想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汉长安园林开创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先河,把宫廷建设与园林相结合,把自然山水作为造园的基础,并建成园中之园,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基本格局,确立了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城市造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纵观方以智的生死观,早年为了抵御异族入侵,他一方面大力倡导"杀身成仁"的儒家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又积极吸纳、改造道家的"全生"观,反对以"咫尺之义,灭无訾之躬"的消极作法。及中晚,他将儒家"体用一源"和天台宗"一心三观"综合起来,锻造成独特的"随生死,空生死,而贯生死"的理论体系,体现其"全体滚用"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解读中国传统"天本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阐述了"天本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提出在当今体育活动中要宣传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实施绿色体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受共同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园林风格都属于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思想不同,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本文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9.
崇尚归隐自然山水的隐逸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园林艺术大多数与山水有关,源于造园者的指导思想;因为无论古代帝王或者文人臣子,他们的特使身份和社会角色使得他们归隐山林的人屈指可数,而对于自然山水的仰慕和追求便迁移到园林的建造中去,而构筑园林时无不受到中国山水画诸如立意,构图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游园林、赏美景、陶情操,而书画墨迹作为古典园林必具有的造园要素,游园时更得用心品味。匾额楹联的题写,从设计、筑山、叠石、理水时都作为园林的"精髓"、"点睛"之笔营造。根据楹联匾额书写的内容分:有的"书景"、有的"书情"、有的"书趣"、有的"书志"、有的"书境"、有的"书德"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前人对满族和汉族文化研究成果,通过对唐王征东的历史事实和道教文化的分析以及具体的史料记载,尝试发掘唐王征东接连失败和亡事、道家的超度和超魂、"打太平鼓"三者之间的连带关系,借此对太平鼓文化形成的历史源起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造园和建筑上,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技艺,博采汉、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寺庙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古典园林与建筑宝库中的不朽篇章,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表现如下:行政伦理的指导原则———循"道" 行政伦理观———以"礼"治国 行政伦理规范———厉行节约,清正廉洁 忠职敬业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平政爱民 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等,探析这些古典行政伦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中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要牢记这一思想,才能使中国人民过上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礼坏乐崩"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精妙绝伦,整个园林充满诗情画意,文人气息浓郁。苏州园林实为个中翘楚。因此要真正欣赏到苏州园林艺术的美妙,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因为古典园林是文学艺术的栽体,是空间的诗,立体的画。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时代出现的"标题党"现象,在中国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问题与症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愚"乐受众、品格低下、失实与失度。"标题党"现象的产生与社会转型时期导致的竞争环境及人们的认知观念变化和传媒对于高利润的追求等相关联,因此,网络新闻宜正面引导"标题党",建立长效的把关机制,从而实现构建具有"真实性"、"思想性"、"现时性"的网络新闻"新标题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