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在汶川大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主要不是地震而是地震所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所以住宅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很重要,本文就对住宅建筑物所用的材料和所见到的结构体系类型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国际最新的抗震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心理的地震     
伴随着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是所有人生理与心理上巨大的苦难与痛楚。不知道这场灾难何时才能真正终结,也许,自然界的地震结束了,它所带给人们的情感与心理上的地震永远不会终结。正如于丹说的那样,"这一次的地震从地理方位上来讲,大家都知道了汶川这个名词,但是从精神世界上来讲,我想震中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情感大地震,我们从来没有为陌生人流过那么多的眼泪,我们从来没有体会到生命中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痛楚。"这番话说出了很多人的体会与感受。这段时间以来,尽管远离灾区,但天天关注地震灾情,上网浏览论坛,灌水发帖,与身边的80后甚至90后们共同谈论着过去从未有的沉重的话题。虽然上班、下班……日子依旧,但却完全笼罩在与平日不一样的空气中。灾难面前,人与人,心与心都是相通的,不论是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1949年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我国地震专家与地质灾害专家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悦  单芳 《教育》2015,(6):4
北川八一红军小学的建设是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当时,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代表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离退休老干部在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就赶到了四川地震灾区,及时给受灾的孩子们送去了书包、衣服等用品。近日,有摄影师进入北川红军小学,用镜头记录了那里学生的生活。北川红军小学的学生以军装做校服,集体在学校中上课、做操、升旗、用餐。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写的文章。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也震撼了全世界,令全国人民心碎,也令全世界人民心痛。作者以亲身感受,写出了在大地震中90后新一代人的坚强和爱心,让人看到他们的可爱和勇敢以及面对现实的不屈不挠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极大损害,笔者通过查阅史料,试图通过分析明代四川的地震主要分布区以证明四川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地震的多发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地震孤儿,是指经历了地震灾难,并且父母在地震灾难中双双身亡的儿童。四川汶川地震使汶川成千上万的家庭惨遭重创,许多父母在这次地震灾难中死亡,留下了大量的孤儿,本文所指的地震孤儿就是指在汶川大地震中遗留下来的孤儿。在汶川地震中,这些地震孤儿不仅有着地震的痛苦经历,还要承受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的巨大痛苦,经过了这一变故,他们的心理创伤会有多久?他们的家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后产生了一个新的受教育群体——地震致残儿童。对于这群经受过大地震、身体残疾的孩子该如何有效地教育,作者认为移动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它以其灵活性、个性化、片段性等特点使得地震致残儿童获得了更多学习时间,消除了他们在面授中的拘束感,让他们与教师能及时沟通、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伤痛,如同这次大地震一样,上世纪世界上也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住每一个遭地震洗劫过的城市背后,死伤与损失都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为时间界,有关羌民族宗教、文化的学术研究在此前后因地震灾害的毁灭性,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样态。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的原始资料,并为后人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止,各学科交叉运用,使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逐步成为显学,为古老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保留了文化遗脉;地震之后,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系统回顾近百年来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汶川大地震的学术纪念,更多的是期望可以对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及灾区重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彩凤 《儿童音乐》2008,(11):48-49
[背景分析]北京时间5月12日14:28分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汶川县是震中,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原本我的课是按计划给学生正常上音乐课的,可是地震后第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到了学校后,我突然改变了主意,要让学生感受一堂别样的音乐课。给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教育》2009,(1):173-175
一、中国地矿十大新闻—《地质勘查导报》编辑部评选 1.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地质工作在抗震抢险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5月12日晚,中国地质调查局就组织专家对地震进行“会诊”,初步认为,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惹的祸,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21支地质队伍前往震区救灾抢险,排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力量,是种子的力量。有一种精神,叫"汶川精神"。汶川大地震已迎来了4周年纪念日,如果让我说出心里话,那就是,在这四年中,作为汶川大地震的见证人、旁观者,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一种实实在在、让人激动、让人自豪、让举世震惊的一种抗震救  相似文献   

14.
雷江 《四川教育》2008,(7):26-26
生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汶川大地震下达的“命令”! 以这次地震为背景,我利用班级文学社、QQ群平台,讨论学习地震知识,对学生开展生存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灾害面前,孕妈妈该如何防范和应对,以尽量保证自己和胎宝宝的安全呢?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的雅安地震,短短几年的时间,几场无情的大地震在中国人的心头撕下了无情的伤口,也让我们"闻震色变"。既然无法阻止地震的到来,我们能做的便是提前准备,并且在地震中寻求科学的自救方案。万一遇到地震,孕妈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腹中的胎儿呢?孕妈妈地震应急准则⒈当地震来临、大地剧烈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8,(Z1)
5.12汶川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辅导员杂志社动容了——地震发生后,本刊记者带着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的嘱托来到地震灾区。在四川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上,这场大地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我国学者针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对汶川地震断裂带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探索和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从地表和地腹的构造特征着手,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事件     
汶川大地震内容写进上海新教材 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内容被收入语文新教材中,修订后的初三语文新教材将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灾难。新学期开学,迈人初中毕业年级的九年级新生将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记者注意到,在最近刚印刷完毕的第一学期语文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主题定为“面对灾难”,其中收录的4篇文章内容都是关于地震、战争、沉船等各种灾难。  相似文献   

19.
生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汶川大地震下达的"命令"!以这次地震为背景,我利用班级文学社、QQ群平台,讨论学习地震知识.对学生开展生存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在问,为什么此前没有准确预报?其实,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地震预报究竟难在什么地方?第一,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但我们对地底下知之甚少。地震的成因极其复杂,初始条件稍有差异就会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