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互相斗智,较技,具有强烈的对抗性,通过采用递减休息间歇训练方法,利用沙袋练习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实验。采用递减休息间歇的实验组,表现出高乳酸状态下的练习组数多,练习时间长,练习的总负荷大,说明这种递减休息间歇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散打运动员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耐酸,抗酸以及抗疲劳能力,达到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无氧耐力的训练目的,为散打训练的科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现代竞技体育的高负荷导致的竞技要求和机体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最后发展为全身机能紊乱,这种相对的过度负荷引起的慢性过度疲劳就称为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只有到提高成绩阶段特别是接近个人最高成绩时才有可能出现。出现的原因除训练量太大外,还有训练过于单调,局部负荷过大,精神和身体监督不够等。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缺乏必要的休息尤其容易引起。训练和比赛的成绩下降往往是过度训练的最早症状,并且已是晚期了。体重下降则是判断青少年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训练是体能和足球综合训练中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足球运动和比赛的特点,分析足球运动员无氧训练的意义、基本内容和训练原则,并提出专项训练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都是为了迭到一定的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难组织起行之有效的运动训练。因此为运动员制定理想的训练目标及目标模型,在整个运动训练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很重要,是决定运动员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能成人化,要结合专项特点优先发展小肌群、肌腱和较弱的肌肉力量,并注意各肌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7.
髌骨劳损,在篮球运动员中最为多见,排球、跳高、跳远、跨栏、体操……等体育项目亦有发生,不少运动员因患此病而不能正常的参加体育专项训练,甚至长期休息,被迫停止专项训练者亦有之,故对体育运动训练的影响较大。引起国内外运动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对本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报道,笔者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方面没有新的见解故不做讨论,只谈一下在治疗方面个人的一点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足球比赛负荷特征与训练思想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职业足球队在制定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负荷时 ,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运动员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所承受的各种负荷特点 ,通过系统论述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 ,以期为教练员更新传统的训练思想、科学地安排足球训练负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复杂、且对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对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本文根据这一阶段运动员的生理特点,通过三级跳远动作技术和参与作用肌肉群的分析,提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等方法,并总结力量训练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很重要,是决定运动员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能成人化,要结合专项特点优先发展小肌群、肌腱和较弱的肌肉力量,并注意各肌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运动员空间时间的感知训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员自身对空间位置,运动时间的感知能力的高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以往是经过动作技术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时空感觉体验。此文提出对运动员空间时间感知能力的专项训练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相应介绍一些对运动员进行时间空间感知训练的方法和检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剧烈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由于机体疲劳,大部分运动员都会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现象。这种现象经过适当休息后,即可消失。但初参加运动训练或训练水平较低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肌肉酸痛的消除较为缓慢,常伴有食欲减退、口渴等其他兼症。这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也影响了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尽快消除运动后肌肉酸痛,加速肌肉疲劳的恢复,以保持运动员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运动医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治疗肌肉酸痛,虽可用传统的按摩、理疗、外擦药水等方法收到一定的疗效,但对某些单纯肌肉酸痛或肌肉酸痛伴有其他兼症的病例(以下简称单纯病例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从训练学的角度调查研究影响高校高水平游泳队女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以寻求更适合高校女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对进一步探索高校游泳训练规律,促进高校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高校高水平游泳队部分女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成绩下降较为普遍。节假日的训练、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科学化训练、运动素质下降和训练量的减少是影响女运动员成绩的5大类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学校应考虑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予更多的政策激励。教练员要在科学化训练方面实施一些应对措施以保障训练的质量,并多鼓励运动员、激发她们的训练热情,使其能够主动训练、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财经大学女子定向越野队(国家队)1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经过八周的10km耐力训练,测定训练前后的跑节省化、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并运用因子分析比较对耐力训练效果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10km长跑训练使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的VO2max各指标几乎没有变化;VT各指标中除R-VT指标没有显著意义外,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升高(2%~7%,P〈0.01);RE各指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2%~9%%,P〈0.01)。结论:(1)为期八周的10km有氧耐力训练(VT强度)能够提高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的RE、VT水平,VO2max几乎没有变化;(2)RE在评价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耐力训练效果方面优于VT、VO2max,具有较高的可训性。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泳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训练泳式构成"是游泳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访问和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我国游泳教练员对专项训练概念认识不一致,导致了主项泳式训练负荷不足和"训练泳式构成"的结构分散等问题,影响了我国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研究还发现,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主项泳式训练量没有随训练分期不同而变化,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选题依据在现代各项运动项目的训练中,确定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对于有效掌握运动训练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11)。苏联的格罗因认为:“在全年训练周期中每个具体阶段对运动员训练水平如何评定是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客观地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及掌握它的动态是有效控制未来训练过程的必要条件。”(22)要在训练过程各阶段客观地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状况,教练员就要经常对运动员进行一系列的测验和测量,根据测验和测量的结果来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状况,并以检查评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 提高800m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有效途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肌肉代谢能力是制约中长跑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德国的研究证明:现在的中长跑运动员与50、60年代的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肌肉代谢能力增强才是当今中长跑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要想提高800m的专项运动成绩,必须提高运动员的肌肉代谢能力。其主要途径有:一是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发展运动员在高乳酸、高氧债的环境下的高速奔跑的能力;二是进行有效的力量耐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代谢能力;三是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储备。11 进行大强度训练,发展运动员在高乳酸…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系统训练指标的综合分析,针对如何预防与克服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问题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防与克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训练原则符合经济、实效的训练原则,教练员较容易控制训练过程,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性明确,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和谐发展,进而增强他们专项成绩持续提高的潜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薄弱、生理因素、掌握铅球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训练手段单调等是造成“障碍”的重要原因。因而在训练中,采取合理的训练手段,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预防和克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科学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甚至对于比赛的胜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按摩、恢复骑行和休息三种消除疲劳方法对男子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成绩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交叉实验设计法,在连续三周的场地专项训练课组间20 min间歇时间内将10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按摩放松、恢复骑行和完全休息的消除疲劳干预。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内容为行进间(以20 km/h初速度出发)500 m×4组(传动比50×13)。按摩放松为双侧下肢骨骼肌快速、兴奋按摩,主动恢复骑行为使用公路自行车进行小负荷高频率放松骑行,完全休息则为每组训练结束后安静休息,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分别记录运动员四组行进500 m总成绩及三个166 m分段成绩。结果:1)运动员在完成第三组500 m骑行时,与第二组相比仅按摩组的成绩明显提高(P<0.01);按摩组完成第二三组500 m的后两个166 m分段成绩较另两组要好。2)恢复骑行组完成第四组500 m的总成绩仅下降了0.88%;且完成第四组三个166 m分段成绩仍能维持较好的水平。结论:按摩放松对于保证运动员完成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强度具有一定作用,而积极的恢复骑行在预防疲劳积累方面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