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文 《科技文萃》2001,1(7):101-106
“孩子搬自行车到6层, 足足用了半小时!” 我提心吊胆地看着: 一个6岁的孩子,吃力地搬着一辆自行车,在楼梯上跌跌撞撞、七倒八歪,他要把这辆自行 车从一层搬到六层。  相似文献   

2.
在德黑兰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谈到足球的起源时说:“足球起 源于中国。” 他说:“足球后来从中国传到了埃及,然后是希腊、罗马和法国,最后才是英格兰。” 另外,布拉特说,他正考虑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足球赛,而不是现在的4年一次。  相似文献   

3.
大师对话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 迅。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 中间用自己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巴金   (《文汇报》2000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4.
几个月前,我搜集了一些文革期间的打油诗,寄与广东《当代诗词》编辑部,其中一首是梁 漱溟的作品: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  相似文献   

5.
清晨上学图     
睡眼惺松驾车行 背上已负千斤重 日复寒宿无春秋 这首诗,这幅画,均出自一位14岁少年——初三学生王羽熙的手笔。他挺严肃地对记者说 : “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过的。”他还用WACOM电脑数位板和数位笔演示了创作过程。除了“后 生可畏”,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 21世纪真的近在眼前了,人类已经站在了新文明的门槛上。 中国曾经数千年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近300年来,中国错失近代科学革命的良机。曾经极度辉煌的文明古国,却徜徉于世界近代 工业现代化的潮流之外,沦为西方列强的“盘中餐”。 近150年来的历史留给中国人多半是伤痛的记忆,积弱贫穷、四分五裂、政治腐败、民不聊 生,人民受尽了侵略、欺侮、凌辱、践踏、宰割、歧视、挨打,蒙受了种种奇耻大辱。 世纪之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誓,一定要把人民从一切压迫中解放出来。否则,就要被世 界潮流甩在后面,就没有中国的繁荣。他告诫国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 这个世界潮流就是现代工业文明。从此,中国人把20世纪变成了一部融入世界文明潮流、寻 求现代化的历史。 然而,怎样才能融入世界潮流、达至现代化的梦想? 从戊戌变法到本世纪一系列的改良、维新,不间断的革命、战争,从科学救国到实业救国, 以及历次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经济转型,中国一直在孜孜以求现代化强国之路。直至20世 纪的最后20年,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终于找到了一条迄今惟一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 。  相似文献   

7.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一代了: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子女深造时,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每当我看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显得沉稳、踏实、自信。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我躲在雨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砰砰”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我看见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父亲却依然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时,我崇拜他;当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看见年过四十的父亲,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技术书籍时,我崇拜他。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他们能…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坐着中央首长和“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 。迎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新疆农科院甜瓜、西瓜育种专家吴明珠走到麦克风前: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瓜之甘甜苦中来……”可能是这个题目击中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她 的话音刚落,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我叫吴明珠,是新疆农科院搞甜瓜、西瓜育种的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又想父亲     
父亲离开我十七个年头了,我总觉得没有父亲的日子,就象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我也常想,父亲即使健在。也年近六十,他做不了什么,也帮不了我什么。尽管这样,我还是想父亲……  相似文献   

10.
张荣生 《贵州教育》2009,(19):46-46,47
父亲昨日打电话给我,告诉我镇上房屋后面的空地已经开始修建了,让我有空的时候回老家看看,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建房了,按他的说法。他完成了10年来的愿望,这应该是父亲最后一次建房了。父亲出生于1950年,与祖国几乎同岁。我出生于1976年,和祖国的改革开放差不多同龄。自记事起,我家就有足以让我们自豪的村里唯一的一座平房(那时村里一般都建瓦房),这是父亲第一次建房,  相似文献   

11.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雨果〓只要有了仇恨,一个女人就抵得上十个男人。 梁实秋〓女人善变,多少总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 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中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决议之后再复议,复议之后再否决,女 人决定一件事之后,都能随时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无 法追随。 林语堂〓女性的可爱和美丽,以及温柔的狡猾的手段,在生存的目的上有其价值,男人有较 强壮的臂膀,跟她们战斗是不能取胜的;所以惟有贿赂她、博她的欢心,这便是现代文明的 特性。女人不用抵抗和进攻的策略,而用迷惑的手段,不用武力去达到她的目的,而尽力用 温柔的方法去求现实。所以总的来说,温和即文明。我认为人类的文明是由女人开始的,而 不是男人。 柏杨〓男人乃天生莫名其妙的动物,女人如果不轻易答应他,会把他气得发疯,但一旦女孩 子爱他爱到极点,用不了三言两语,就把身子奉献,他又觉得她不值钱。 巴尔德斯〓温顺是女奴而不是女人美德。在大多数情况下,女人所缺少的是尊严。如果女人 有了尊严,那么夫妻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了。  相似文献   

13.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完成《大宅门》剧本全稿后摄影留念。 电视剧《大宅门》已经与观众见面了,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更是我生命的全部。  相似文献   

15.
女儿眼中的父亲从小到大曾有很多人问过我:你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你做教师的父亲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常常这样回答:父亲从来不管我。父亲酷爱书法,他的字让人称赞不已。为此,我也对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当我要求父亲教我的时候,他总是说:自己练!对于我,他很吝惜  相似文献   

16.
情系父母     
不知该不该,已经写下了题目,但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背后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总是这样,虽然他从来不说,虽然他整天说笑,但只要我看到他,就看到了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是我的父亲,不知怎么,我对我父亲有种异样的感觉: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不论写人还是写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父亲。从小到大,从我第一次写作文到现在,我不知写了多少关于我父亲的事,每次写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流泪,也许正是因为那双期盼的眼睛。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发愤学习,在考试中总是第一,只有一次,父亲考了第二,回家后哭…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万龙兰,生于1960年12月。父亲今年四三岁,可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他容颜苍,身体瘦削,在同辈人中显得老气十足。他是地地道的农民,普通得就像那拉车的老牛,在我的心中他却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形成了沉默内向的个性。1970年的夏天,父亲小学未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田生。这期间,父亲有过两次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次是1973年,松滋煤矿招工,可是由于他当时年纪小,无法胜任;另一次是19…  相似文献   

18.
我8岁那年,父母离婚后,父亲带着我借宿于表姑家,表姑是父亲唯一在世的亲人。父亲患有腿疾,一直没有工作。但他承诺等我满18岁后把自家一笔十年死期存款给表姑,她才乐意收留我们。  相似文献   

19.
朱琦 《教师博览》2005,(10):44-45
1993年夏在北京国际机场和父亲告别的时候.他还可以说是中年人。如今多年过去.父亲已跨入老年门槛。但我竞没有想到他巳到了花甲之年。我17岁离开故乡.越走越远.与父母聚少离多.不觉之间.将近20年时光就匆匆流去了。流去了我的青年.流去了父母的中年。父亲却明显的老了。看着父亲,我难过起来。  相似文献   

20.
冯薇 《科技文萃》2001,(3):155-159
一、发现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7年前。 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 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 ,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 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 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 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和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 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 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