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9页~21页的例1、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2.使学生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四、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52根小棒、小棒图。学具:52根小棒。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  相似文献   

2.
韩红顺老师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分小棒的“想象实验”。在课上,要学生在脑子里想象: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余几根?100根、1000根呢?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余几根?200根、2000根呢?学生想象后,得出: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除以3余1,20除以3余2,200除以3余2,2000除以3余2。再让学生用“想象实验”的结果,判断2134和4518被3除,余数是几?生1:2000除以3余2;100除以3余1;30除以3,没有余数;4除以3余1。教师随之板书…  相似文献   

3.
数感,主要用于表示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的感悟,也可被理解为"数感觉"。数感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当学生具备数感以后,他们将更加善于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认识事物,慢慢养成良好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将针对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高度关注发展学生的数感,将其作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数学思考的重要方式.我国七年级学生数感的发展特点有:强于准确计算,并能有效理解数的意义和大小,善于借助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来认识分数;不能充分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数的等量表征方式比较单一,不会合理地选择度量的基准,不会灵活地进行合理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教师应重视对数的含义的理解,重视对估算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重视问题解决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6.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7.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因数和倍数,线和角,垂直和平行,认识众数等等.特点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在运算中加强对数感的培养等.教学中,要把握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因数和倍数,线和角,垂直和平行,认识众数等等.特点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在运算中加强对数感的培养等.教学中,要把握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吴新华  张金生 《学子》2013,(9):73-73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10.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11.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因数和倍数,线和角,垂直和平行,认识众数等等。特点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在运算中加强对数感的培养等。教学中,要把握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活动课参考资料程光弟,黄晓薇(一)一、小棒游戏真快乐(配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儿童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熟悉10以内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儿童动脑动手,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数感是现代社会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4.
钟胜兰 《广西教育》2007,(12A):43-43
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数感是现代社会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通位减法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认识数的组成先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接着出示例1的挂图,教师用铅笔演示,学生跟着小声数: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捆。最后,要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数一遍小棒。指导学生摆出11根,并由学生说出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1根小棒里有1个十,1十一,一共是十一,读作“十一”。再让学生分别摆出13…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正是通过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影响人们思维方式。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和探讨,利用数与形的结合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首先是紧扣教材,重视基础,培养技能。其次是结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智力,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我在教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采取的教法是:第一步:识数、写数、读数;第二步:数数(让学生先准备好小棒20根以类及教科书上的实物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三步:遵循教材,让学生先理解并进行熟练地操作计算,例如教7的加、减时,4+3=7,7-3=4,我用一块厚大木板均匀地钻20个孔,放在讲台上,插上4根小棒,再间隔2-3孔后,再插3根小棒,合起来就是7根小棒,减法就是先插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小棒就是减3剩下的4根小棒就是得数。教师先演示后,师生同共进行操作,得出算式并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我还请学生上讲台进行直观演示,并积极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第四步:读当天学习的加、减的口决,增强记忆力;第五步:做游戏,两人一组对坐,一人左手拍对方的右手,交叉拍手边拍边念,甲:我是3,乙:我是4,甲、乙合念,4和3组成7,反复地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地活跃课堂,遵循儿童智力活动规律,组织各种练习。如实际操作计算,做游戏读算式(口决)练习做题等,训练他们的智力技能,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智力、技能就能逐步提高、稳定,形成智能。  相似文献   

17.
麦春清 《广西教育》2008,(19):74-75
所谓数感,就是人类在本能的数觉的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于数和数的变化的感知能力。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综合理解水平的体现。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对数的理解、对数的学习,努力发展他们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能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4.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及橡皮筋2根 ,计数器2人1个 ,实物投影仪 ,自制课件。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  相似文献   

19.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简析(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尹锐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及万以内数的读写的重要基础。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要求学生不仅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还要对数的概念有比...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认识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