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说:“这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看来,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课要上得充满趣味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3.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4.
作教师的,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这样一个“经典性的”教坛故事。一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教的是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有两句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或许是为了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该教师便提问学生:“春风杨柳多少条?”学生异口同心地答:“万千条!”教师非常满意。紧接着,教师问的就更精彩了:“六亿神州怎么尧?”学生答:“尽舜尧!”这位教师和他的学生真是太幽默了。或许,就有人认为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出来了:课堂热闹,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且“答案正确”。  这应该是…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有位老师上《敬礼!亲爱的老师》,在大谈教师是“园丁”、“红烛”、“工程师”之后,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地尊敬老师。在剩下的几分钟作业时间里,有位学生提议:“老师,教师节快到了,让大家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吧!”这位老师回答:“课堂上没有时间了,市场上精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要有"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读过这样一则散文,讲述的是一位好心的少年,见一只蝴蝶很久也没有挣脱茧的束缚,便帮助了蝴蝶,把它从茧中拉了出来。没想到这只蝴蝶,由于没有经过挣脱茧的这番磨练,翅膀太软,飞不起来,不久便死了。蝴蝶受了外界“拔苗助长”般的帮助,反受其害。其实,学生知识的形成,如破茧成蝶一样,必须要有一个自主内化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赶进度而常常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时空。最典型的便是课堂提问,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基本上没有学生思考的余地。此举,笔者颇感不妥,认为课堂教学中要有留白。所谓留白…  相似文献   

7.
让幽默为生物学教学增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是枯燥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就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和谐地运用和创作幽默,可使教学增辉。  相似文献   

8.
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课,走进教室后,听到教室内有小鸭的叫声。当时这位教师没有生气,也没有命令学生把小鸭交出来。她用亲切的口吻说:“我好像听见有只小鸭在叫,这小鸭在哪位同学那里?能告诉我吗?”结果一个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小鸭在我这……”老师说:“你把小鸭拿上来给同学们看看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然后把小鸭放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这只小鸭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我们这节作文课就写这只小鸭。”就这样一节即兴作文课就开始了。事后,这位…  相似文献   

9.
林莉 《现代语文》2004,(10):22-22
不久前,我聆听了某知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老师既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也没有拿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询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一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些问题;当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老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仍由同学们自己来回答。整堂课就在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中进行着。听课老师的反映是:教学形式很新颖,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您好象没有讲什么。”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1.对学生以表扬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我喜欢你们,愿意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因为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上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上,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称赞一句:“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称赞一句:“你今天真棒!”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学生鼓励一句:“只要你认真想一想,相信你能回答的更好!”对差生也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如:我班有一男学生,自从上初中以来就与社会上的人有了来往,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无所不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 ,人们往往会说 :“这堂课真有味道 ,听起来真过隐 !”看来 ,课上得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政治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运用幽默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课要上得充满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能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就能使教…  相似文献   

13.
我有幸再次聆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猫与战争》一课,深深为他大胆创新、幽默有趣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教学语言轻松幽默,给学生注入思维兴奋剂幽默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虞老师把这种生活态度带进了课堂。课前五分钟,虞老师就和学生聊起了天:“你们什么时候知道虞老师今天要来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的?”“你们有没有猜测过虞老师长得什么样?”“现在,活生生的虞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请你们仔仔细细地观察虞老师,你所看到的虞老师和你们猜想中的虞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由此,在学生们充满童趣而又“肆无忌惮”的回答中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点评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机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的组织和引导上,而组织和引导最终是由点评来完成的。点评是否到位,是否精彩,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机智,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思维的敏捷与连贯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如山东李卫东老师在执教《陋室铭》一文时,一位同学问道:“‘白丁’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马上根据文下注释齐声回答:“‘白丁’就是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而李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学生的回答,而是顺势点评:“为什么‘白丁’就…  相似文献   

15.
因势利导     
【案例】前不久,听一位老师上《三只白鹤》,课堂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这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大鱼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然后用“第__只白鹤__,因为__。”来回答。交流时,学生回答第一、二只都不能找到鱼,并讲了找不到鱼的原因,当说到第三只白鹤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学生说第三只白鹤也找不到鱼,理由是河边有很多柳树。  相似文献   

16.
“老师提问:学生默哀三分钟”这个貌似幽默的说法让人感到沉重。虽然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已是公认的理想化的“教”与“学”,虽然师生互动有了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支持。但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之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互动的主要形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习,启发思维
  在数学教学之前,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认真学习,反复思考,使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理解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获得心理满足,而且更能合理地支配学习时间。例如,在教学“对数的运算性质”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后,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对数的运算性质有哪些?你们是如何证明对数运算性质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回答情况,针对性讲解。没有理解的学生进行二次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中国的教师大多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而美国的教师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  相似文献   

19.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20.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