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誉会长:周有光苏培成顾问:陈炜湛傅永和胡明扬黄伯荣江蓝生蒋仲仁李宇明林焘刘涌泉柳斌沈家煊唐亚伟吴积才邢福义许宝华詹伯慧张斌张静会长:马庆株副会长:陈光磊冯志伟盛玉麒姚喜双袁钟瑞秘书长:袁钟瑞(兼)理事(95名按音序排列):卜兆凤(语文出版社)曹澄方(国家语委)曹德和(安徽大学)陈恩泉(深圳教育学院)陈光磊(复旦大学)陈俊杰(内蒙古自治区语委办)陈庆祜(安徽师范大学)陈群秀(清华大学)陈燕(天津师范大学)陈永舜(北华大学)刁彦斌(北京师范大学)董琨(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杜若明(北京大学出版社)杜祥明(国家测绘局地名所)杜永道(语文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文选>李善注的特色之一,是广泛征引唐前古籍解释字句典故,这其中就包括了现已亡佚的<韩诗>,因此,<文选>李善注成为我们了解<韩诗>面貌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文选>迭经翻刻,异文丛出,这又给我们认识<韩诗>带来了不少障碍.由于<韩诗>原本今不存,仅凭李善注中征引的片言只字,对于这些异文很难做出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征引<诗经>的体例,辨明其选择征引<毛诗>或<韩诗>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的异文置入整个李善注的体例背景中去考虑,从而对于前人尚未辨清的一些异文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对李善<文选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研究者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对李善注最大的争论焦点.其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鞑?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美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  相似文献   

4.
李善注对《文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有不足。五臣注是在唐人不满李善注“释事而忘义”的情况下出现的,其全面否定李善注是错误的,但其注释主张则反映了文学作品注释的新思维新发展,注释实践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两家注各有独特的贡献,合之两利,离之两伤。  相似文献   

5.
李善注《文选》,不仅注音释义,而且引文赅博,对于《文选》的学习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李善注本出现错讹在所难免。今以善注引司马相如文为例,归其舛误为四类:混淆原作篇名;"各随所用而引之";注文错误或与原文抵牾;字形字体处理不规范。  相似文献   

6.
明州本《文选》是五臣注在前、李善注居后的六家本系统,编纂上有明显的重五臣倾向。在二家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多为对李善注的删略。李善注的删略有些部分以校语"善同五臣某注"的形式"明删",有些部分则是不做任何说明、径直删去的"暗删"。被删略的李善注,与保存的五臣注都有所差别,个别地方的注文甚至差异较大。明州本进一步增强了秀州本的删注体例,有些地方已经超出了这种体例本身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8.
曹凯 《文教资料》2008,(10):11-12
<文选>版本众多,历来对诸多版本的争议很多,诸版本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李善在注<文选>时所用的材料是为古今所称道的,他用大量当时留存的典籍中的文句来解释相关词语,一改过去以义理来训诂词语、解读文章的方法,开创了训诂全新的模式.一方面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散佚典籍的只言片语,以及现存典籍的大量佚文.但是历来对李善注引文,颇有争议,尤其是其注引<史记>等史部文献,常常意译、错引,给阅读带来很大困难,现将其典型例子整理出来并校对之,还<史记>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9.
《文选》李善注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被誉为“考证之资粮”;《法言》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著作,是汉代重要儒家著作之一,李善注中多次引用《法言》。本文将对《文选》李善注中对《法言》一书的引用情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0.
《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11.
王翠红 《天中学刊》2011,26(1):68-71
《奏弹刘整》一文体例奇特,不仅为散体,还夹杂着当时的方言口语。这种文体上的混乱皆因注家妄引本状、供词、吏议忝入正文所致。本文在比勘《文选集注》与诸后出刻本的基础上,依据《文选集注》中的陆善经注和编者案语,对《奏弹刘整》正文及李善注文旧貌作了一番复原工作,并探讨了其递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浅析《文选》李善注引《说文》之被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选》李善注所引《说文》的被释字入手 ,将之与今存大徐本《说文》进行比较 ,且加以分析 ,最后归纳出李注《文选》在注释词语时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今本《说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宋尤袤本《文选》所见《山海经》文献材料,分别与敦煌本、集注本、北宋监本、奎章阁本、赣州本《文选》对校,其存有与各本不同的《山海经》增注文,且其增注方式不同于赣州本对“已见”例大量回溯,而是通过重新增引及在原注上补充新注两种方式,对李善注进行了补充。另有他本增引《山海经》而尤袤本无的情况,表明了尤袤刊刻《文选》所据底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选》赣州本是以明州本为底本,参校当时的其他诸本,很可能包括李善单注本残帙与五臣单注本而成。宋建本的确出自赣州本,但宋建本对赣州本在改编六家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作了更改。  相似文献   

17.
18.
论李善《文选》注的引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良 《九江师专学报》1994,13(3):76-80,75
  相似文献   

19.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20.
《昭明文选》的研究始于隋,至唐则形成了专门之学──文选学。之后,文选学的研究不乏其人,至清为鼎盛时期;近代"选学"渐衰。近十几年选学又受到重视,大有复兴之势。近5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学者对《文选》的编者、版本、注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文选》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实事求是,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