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亭的地点和命名之由,第二段写序外之景,第三段写山中游人和亭中饮宴,第四段写离亭醉归和作记.跳动于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脉搏是“乐”:首段总点“乐”字,下面分层写山水之乐,与滁人同游及与众宾宴饮之乐,最后点出太守之乐.由首段层进到下面各段,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各词,以承接上文,领起下文.全文以“乐”为中心,以适当的词语作过渡,紧密地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宋中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视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醉翁亭记》是作者中年以后的作品,艺术上更趋于成熟。文章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平生活的渴慕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宦海的虚伪和黑暗。全文笔墨简约,寓意深遂,熔状物、抒情于一炉,语言清丽动人,咏叹委婉跌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赞赏。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庐陵人(今江西永丰县)。四岁丧父,家贫,跟着母亲读  相似文献   

3.
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散见教学过程中,此处略——编者) 2.构思精巧,井井有条。段间有过渡词“若夫”、“至于”、“已而”等分段;层中有“也”、“者”、“而”三个虚词,来划分大小层次。因而使段落、层次非常清晰,结构极其谨严。3.语言形象如画,精炼惊人,全文只用了402字。  相似文献   

4.
5.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题目。[文本一](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文本二]予以罪废1,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2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3广水,不类乎城中。并4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5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6。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相似文献   

8.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皆山也五字为全文总领,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相似文献   

10.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仁宗庆历五年 (1 0 4 5) ,范仲淹等人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相继贬职 ,欧阳修上书辩护 ,被降职滁州。滁州地僻事简 ,而欧阳修为政以宽 ,又值年岁丰稔 ,因此放情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便作于他知滁州的第二年。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得的情调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熟读《醉翁亭记》 ,我们不能不为它的诗情画意、秀美多姿而赞叹不已。如何才能充分享受它的艺术美 ,充分感受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 ,应认识它的精巧而严谨的结构。《醉翁亭记》作…  相似文献   

12.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章《醉翁亭记》。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文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果然有个樵夫老头来找欧阳修提意见了: “大人,你的文章我听衙役读了,确实句句都是真情,就是开头(口罗)嗦了。”为了求得老头的具体指教,欧阳修又把文章开头背诵了一遍: “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背至此,老头把手一扬: “停,毛病就在这里。”欧阳修似有所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设计简说】在读读背背、理解基本内容的过程中揣摩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景物的方式。通“过也“”、而”的重点朗读,初步掌握文脉记诵法。通过迁移、比较,提高朗读、背诵和阅读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了无数篇优美的古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哪些文言词使用的频率最高?对,是“之、乎、者、也”,今天老师也想学学古人,仿写一篇古文。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一学怎样?二、展示课件,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仿写的《三(11)班…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斯文名篇,它以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旷达的思想而流传于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这篇课文被选入八年级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由一个乐字统率全篇,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要表达的政治理想,隐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的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课堂的互动,正确理解文中疑难文言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并力求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执政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名作。醉翁亭,是山之僧智仙建造,坐落在滁州群峰环抱、水声潺潺的酿泉之上,欧阳修被贬滁之际,仍“志气自若”、“超然独骛”(《宋史·欧阳修传》),不改忧国爱民的初衷。《醉翁亭记》笔笔写醉,处处谈乐,不枝不蔓,有条有理,熔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风物图,是一首赞美淳朴古风的民俗歌。江山胜迹,太守文章,二者相得益彰。【链接一】《醉翁亭记》在当时便广为流传,一位任太常博士的音乐家沈遵,甚至被它吸引到滁州来。他将自己的观光体验,回去谱成琴曲创作了《醉翁吟三叠》,又称《…  相似文献   

19.
一、“醉翁”不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以自己的别号“醉翁”命名山亭,“醉翁”二字,让人想象欧阳修一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这是因为语素“翁”字在起作用,“翁”,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醉翁亭周围秀丽的自然景色和游宴的欢乐,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从教学角度看,可用以训练学生自读自译文言文,并着重引导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围绕中心、抓住景物特征,层次分明的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