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姜葵 《考试周刊》2007,(51):148-149
鉴于网络新闻发展的理论建立与实际运用的迫切需要,文章对网络新闻结构的初步形成与传播应用作了及时的探讨,依据网络新闻结构形成发展的渊源与现代传媒技术的融合渗透的现状,将网络新闻结构分为两大类结构类型,论述了第一大类是从写作角度呈现的时间顺序结构、板块结构、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散点式结构的成因、特点、作用、效果等,而后对依托于网络技术从传播信息角度形成的第二大类的网络新闻结构加以重点分析,略论了信息发布结构、信息流动结构、信息循环结构、意见流动结构的内涵、特点、形成原理。论述中也注意强调了各种结构之间的同与异,力求揭示其功用与效果,目的在于促进网络新闻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网络新闻写作来说,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写作特征,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网络新闻写作已经成为网络化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写作还是难得一见寥寥无几的,有也只是浅层次对于概念的探讨,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通过对叙事学角度下的网络新闻写作进行分析和阐述,使网络新闻写作更具科学化,有助于叙事学角度下的网络新闻写作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飞快发展时代,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方式、超文本构造等特性。对新闻在网络空间的这些传播特性作认真调查与认真剖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新闻传播在一系列方面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界线、限制,初步确立与构建了一些新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5.
网络新闻论坛以其传播的交互性、反馈的快捷性、观点的多元化、言论的匿名性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与管理,对提高网络新闻论坛的服务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程序包括论坛的定位、论坛的细分、选题的确定、整体形象的策划等。网络新闻论坛可通过建立健全论坛管理制度、灵活运用常规管理手段、提高论坛管理者素质、加强对网民的引导与沟通、加强技术管理等途径来加强其管理。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闻的标题在网络新闻中位置十分重要.现有网络新闻标题大多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概述不清,偏离事实;二是关键词不准确,不能反映主题;三是用词不精练,使人费解等.本文试图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结构处理技术上及对网络新闻深度开掘意识这二个维度,探讨如何设置好网络新闻的标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应运而生。互联网改变了新闻文本的书写方式、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为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契机。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的网络新闻语言日益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一书的出版,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网络新闻语篇为研究语料,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对网络新闻语言进行了非常详尽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应运而生.互联网改变了新闻文本的书写方式、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为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契机.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的网络新闻语言日益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一书的出版,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网络新闻语篇为研究语料,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对网络新闻语言进行了非常详尽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把网络媒体称作第四媒体,对网络新闻的特点如快捷性、交互性、全球性等也有了不少论述,网络新闻的内涵,与传统新闻也无区别.网络新闻在外廷上,与传统新闻差异较大,甚至比电视、广播新闻与文字新闻之间的差异还要显著.现把这种差异进行具体对照.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络新闻的蓬勃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读题成为网络新闻获得者的必然选择。但为了点击量,不少网络新闻标题置新闻伦理、提供信息的职能于不顾,在新闻标题制作上极尽所能地夸张、刺激显眼。针对此类现象,本文结合新闻伦理应坚持的原则,提出网络新闻标题要从保持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标准意识和法治意识入手,着力提高网络标题制作和新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杉 《焦作大学学报》2004,18(1):108-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随着因特网发展应运而生,它凭借自身实时互动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接受方式,形成了崭新的读群,从而使读在“互动”中肯定了第四媒体的发展和前途。  相似文献   

12.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梳理新媒体新闻客户端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及网易新闻客户端。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新闻客户端的异同点,从新闻内容定位、新闻更新速度、互动性等七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结合两种新闻客户端新闻传播的特点,作者最后提出了有关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校管理的业务入手,把高校管理业务划分为十大部分,根据其业务特点,详细地阐述了高校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技术要求。从J2EE的概念、模型、结构、优势四大方面论述了J2EE框架完全满足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求。并简要地给出了J2EE应用系统的几个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网络文学批评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文学批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如概念的界定、特征及类型的归纳、评价体系的建构。二是立足网络文学批评生态,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进行史实梳理,对当下的批评困境进行理论疗救,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预测。通过对当前理论发展和现状的研究,以期为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梳理出较为明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大新闻机构纷纷入网,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合作表现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新闻采编方式的数字化革命影响着记者编辑的采编思想、采编行为、采编习惯。"超链接"的传播模式是网络新闻的最大特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危险犯有犯罪既遂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与犯罪成立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两种可能性,而对应于这两种研究角度,对“危险”这一前提本身的界定是不同的。立足于将危险犯作为犯罪既遂形态之一这一前提,危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现实性:二是与现实的联系性;三是表现形式的非单一性。基于将犯罪既遂划分为多种形态这一前提,危险犯之危险具有结果的意义,即危险犯之危险是危险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行为的危险。将危险结果与犯罪性结合起来,将危险结果作为犯罪结果的一种类型来理解,危险结果就是指由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某种事实状态所表现着的对犯罪客体侵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的类型可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计算机成瘾等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认识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影响;需要个人、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孝道思想是王岱舆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明清回族“以儒诠经”的第一人,王岱舆的孝道思想体现了兼收并蓄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文章对王岱舆孝道思想进行阐述,揭示王岱舆孝道思想的二重性,并以此管窥王岱舆“以儒诠经”为伊儒两种文化交流与对话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有效信息过滤算法对数据间关联规则识别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物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流中有效信息过滤算法。该算法根据数据权重向量维度,通过余弦夹角构建目标相似的大数据推荐模型;设置表层关联与隐含关联预测规则,利用预测函数确定数据间的关联程度;按照数据间的衔接性质,将数据集合划分成若干子集,模糊聚类物联网中的有效信息;根据用户主观倾向设置偏好函数,以协同过滤方式,得到有效信息过滤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有效信息过滤算法相比,该算法对数据关联规则识别能力提升 14.97%,满足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流中对有效数据的过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