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链接点"和"链接法",引领学生开掘校园文化的精髓,在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契合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可拓宽习作教学的领域,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学生习作"有物""有情",反之又丰厚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链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但我们教师普遍感觉习作教学难教。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三无"的状态,即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习作教学无效。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习作意识和读者意识的培养。教师的这种"忽略",直接导致学生错误观念的形成。这就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习作的根源所在。教师的无法和学生的无奈直接导致了习作教学的无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喜欢习作的理由,并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技法;需要科学把控习作训练的量,让教学的几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的"闭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习作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将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戴秀美 《考试周刊》2014,(90):54-5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作者结合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从"课文安排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教材内容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习作评改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三方面,阐述在不同学段不同课文教学时对习作教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教学应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和心里话,展现出自己比较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惊喜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同时,我们又会担忧一些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侵蚀孩子纯真的心灵。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启发学生易于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只有字、词、句、段等基础内容的支撑,才会有"习作"这一上层建筑的产生。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单从习作教学技巧上简单地入手,而应采用综合、立体的教学手段。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才能愿意主动习作,有的学生不是没有写作的能力,而是直接拒"写作"于门外,提到写作就会产生讨厌、畏难、恐惧的心理,这种排斥就相当于面对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习作教学实践中引进"玩"的教学元素,尝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给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巧妙地消除学生的习作焦虑,同时相机进行一些习作技法的指导与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教、学、玩融为一体,致力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中段习作则是作文教学的初始和基础,因此中段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任重而道远。而现实是很多中段学生对习作并非兴趣盎然,甚至谈"写"色变。要使学生对写话从"望而生畏"到"无所畏惧",从"无从下笔"到"思如涌泉",其中实践经验发现复写作文、积累素材,写出真实,发挥文本优势是中段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教材为了切实帮助教师开展习作训练,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编出了独立的习作训练课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低效运作,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也不喜欢习作。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又受"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启发,我产生了"教老师教作文"的想法,提出了"自悟自构式"习作新概念,以研究苏教版习作教材为己任,研究教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自悟自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习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写"作为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听、说、读"效果的集中呈现,是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难度。写好作文对于提升学生思维敏捷度、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为习作教学增添新处方,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完成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谈起作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但学生依然愁眉苦脸。近两年来,我以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作为切入点,就学生习作中"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蔡六珍 《黑河教育》2014,(10):38-38
正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习作教学的研究就没有停步。改进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体验式习作,就是以体验为中心,努力构建"生活——作文"的桥梁,使习作教学按照"体验活动,读思结合,我手写我心"的路子去走,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一、读书体验,积累语言积累语言就是靠多读、多记、多背,因而我觉得必须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光读不记  相似文献   

16.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军玉 《学苑教育》2019,(12):26-26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要善于走出传统单一化的误区,要基于高段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紧扣高段语文特点,推进学生习作进程;开展多元化习作评价,丰富学生的习作思路,以此促进学生习作训练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9.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中"学情"有其丰富的内涵:积淀的情感基础、奠定的知识基础、形成的能力基础、参与的实践基础、体验的经历基础……用开放的眼光看学情,习作教学中的"学情"还包括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习作初稿……了解学情,是习作教学的前提;研究学情,是习作教学的保障;有机施教,是习作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