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论树立了一面反传统的旗帜,但其逻辑理路中有内在的困难。把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脱离技术的解蔽是一种预先设定,把现代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解蔽方式内在转换而形成的促逼式解蔽是一种抽象推演,把现代技术的本质归结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一种错误归结。由于这些困难,它通过天命沉思来克服技术困境最终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2.
农业社会的作物栽培是把自身展开于产出意义上的解蔽,作为现代技术的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是促逼式的解蔽。但是转基因技术的解蔽具有"强"促逼的特征:对作物的谋算更加精准,对作物的摆置更加有力,从而也就更能压榨和耗尽自然。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本质是座架,但是转基因技术具有"硬"座架的特征:不仅使得更具限定和强制的订造成为可能,而且把作为持存物的一切存在更加牢牢地控制着。转基因技术的"强"促逼和"硬"座架本质导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危险是本体论上的事件,是一个根本性的危险。但是,只要我们通过沉思,追问转基因技术之本质和警醒转基因技术之危险,那么救渡就可能会升起和被守护。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认为技术是一种解蔽,技术座驾着人,使人愈发地远离存在的本质而走向无家可归。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主张,对于技术的追问的核心在于关注人的"存在"状况,其根本的救渡之道是打破哲学的形而上学的藩篱,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哲学的"人的转向"。充分借鉴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本质以及对于人的"存在"的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5,(7):26-31
在海德格尔的理解视域里,科技的本质是解蔽,现代科技则是一种"框架"的解蔽,而这一"框架"阻挡了真理的解蔽并使人类陷入极度危险的命运之中。直面当代科技的挑衅与威胁时,海德格尔主张人们采取一种"自由的关系"与科技交往,重塑科技的艺术特征,将科技回归到语言与诗之中;通过对语言与诗的思考,重新发现"存在"赖以安身立命的世界。海德格尔关于科技本质的哲学思考,留给未来教育的启示是:人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互补关系,教育科技设计需要"存在"指引,教育需要诗意,教育就是解蔽。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技术时代的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层面对技术进行了剖析,对科学与技术、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进行了“沉思“与“追问“,从多侧面反映出其对技术的复杂态度.“思“在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沉思之思“来揭示技术的本质,并从“座架“中“救渡“技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解蔽》一文中,"知道"是"解蔽"的前提,"解蔽"是"知理"的前提。若将"知道"与"知理"都看作与认识相关的行为,而"解蔽"是产生正确认识的前提,那么《解蔽》一文便存在逻辑矛盾。论文指出,"解蔽"的主体是人君,其应有的品质是"明"。"知道"不仅仅包含认识因素,而且还涉及政治实践、与道为一等含义。通过"虚壹而静",人君渐臻"大清明"的境界,与道为一的同时也消解蒙蔽。但其"明"的德性要求他应了解人伦物类之理,而圣王之制是其切入点。因此,人君应以清明的状态根据圣王之制来把握其中几微之理,才能"上明下化",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技术观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解蔽,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同一性在于形而上学的崛起,主客对立、存在者的凸现及对存在的遗忘均在现代技术中有所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现代科学源出于西方的形而上学,因其与技术的天然渊源,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通行的强势语言,结果是现代技术在全球畅通无阻。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无法使人回避技术,不过却有利于澄清人与技术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与拉图尔均反对认识论的科学观念,倡导存在论。但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二者存在明显分歧。前者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将世界解蔽为有待控制和利用的对象。面对这一危险,他敦促我们转向作为天地人神聚集的"物"。后者认为,海德格尔关于物与对象的二元性设定是不恰当的。不仅物是聚集,科学技术对象也是聚集。这由此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技术批判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技术统治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重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会对儿童形成全面的束缚和控制。不过,人之为人的技术本质又决定了如果我们由此走向盲目抵抗的另一极,仍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对技术的工具论、计算主义或享用论的狭隘认识,借鉴海德格尔等人的技术哲学,通过一种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走向对技术的“沉思之思”。这本质上是让我们对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态度,使我们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为何需要技术、应该如何发展与运用技术,又不会被技术奴役和控制。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儿童对自然物的经验、支持儿童动手劳作、开展儿童哲学对话等方式,培植儿童对于“沉思之思”的心理意识萌芽。小学、中学和大学可以继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育,直至个体具备成熟的“沉思之思”,以此重建人类与技术出自本然需要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与传统人本主义有根本的分歧,他认为人不能像定义物体那样来定义,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的状态,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在世之在"和"与他人共在"是人的存在和显现的过程,而不是传统人本主义人学理念中的被规定了的先在本质,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无疑是对人本主义恩学理念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