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监督过失是对被监督者过失行为注意义务的违反.监督过失中的注意义务违反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监督过失主观上只能限于能够预见到被监督人的过失行为,不能扩展到对危害结果的预见.监督过失,存在监督者的过失和被监督者的过失,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注意义务内容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注意义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分析日本校园欺凌自杀诉讼的民事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校园欺凌自杀更多地发生在初中阶段的公立学校,而法院认定学校需要承担责任的比例并不高.日本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义务来源在于2013年颁布、2015年修订的《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责任依据为《国家赔偿法》《民法》等法律.法院在判断学校是否对学生校园欺凌自杀承担责任时,主要从欺凌严重性、权益侵害、过失以及学校过失与自杀行为存在的因果关系等要件进行判断.其中核心问题是判断学校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前提是学校存在预见欺凌自杀的可能性.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对校园欺凌认识的提高,对学校的要求逐渐从预见校园欺凌自杀的具体可能性转向一般性地认识到欺凌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危险驾驶罪是以故意为主观方面要件的犯罪,醉酒驾车构成该罪必须要求行为人对与醉酒驾车行为相伴而生的危险结果具有故意心态。醉酒驾车案件中,行为人对危险结果具有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实践中也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认为行为人已经完成了这一预见。进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成为醉驾者免责的唯一的主观方面的事由。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根据行为和事实对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准确认定,以实现危险驾驶罪司法认定的主客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当增加过失侵害债权的类型,行为人因过失导致债权无法实现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债权具有相对性,对于债权存在不能以道德或者理性人的标准给第三人课加"应当预见"的主观要求,对于未明确知晓具体债权存在时,行为人过失导致侵害债权不能适用此制度.同时,在行为人明知债权存在时,此时债权具相对于行为人而言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如果行为人非以侵害债权为目的,但是基于重大过失或者放任的态度导致侵害债权时,也应有此制度适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前天早上,我哥哥在院子里倒车,当时院子里有个五六岁的邻居小孩在玩耍,但因为小孩没有吭声,所以我哥哥并不知道,他倒车时撞到了那个小孩。我哥赶紧把小孩送到医院,但那个小孩已经没有了呼吸,请问我哥哥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浙江章汇章先生:本案牵涉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首先要区分你哥哥的行为是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意外事故,如果是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意外事故,则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和意外事故在主观上都没能预见他人死亡的后果,在客观上都造成了他人死…  相似文献   

6.
作为承认过失犯实行行为的新过失论的基础的行为无价值论不可取,所以对过失犯违法性的判断要回到法益侵害或侵害的危险上来.以结果回避义务为核心来探讨过失犯,就把过失犯理解成了不作为犯.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看作是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必然导致过失犯成为了违反行政取缔法规行为的结果加重犯.承认过失犯有实行行为违背了因果规律.过失犯没有独立的行为,过失行为是伴随结果发生后,从目的行为中抽象出来的一种依附行为,过失犯也就是伴随结果发生后对目的行为的一种评价.  相似文献   

7.
海上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当属海上承运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海牙规则》所确定的承运人的过失责任原则是不完全过失责任制。从法理学角度来看,不完全过失责任制是违反公平原则的。而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维持不完全过失责任制仍是当前海上运输业水平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一种比较有效率的做法。我国海商立法在优先考虑效率价值目标的同时,应兼顾公平价值,在当前基本保持现状的同时,对承运人的不完全过失责任制进行一种渐进式的修改和完善,以推动我国海运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每次考试后的分析中,都要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过失性丢分"。"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为了能清楚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原因,笔者进行了"宜宾市一中关于学生‘过失性丢分’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每个学科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造成这些丢分的原因,探讨改正过失性丢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柯 《华章》2013,(23)
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医疗过失的认定非常重要。厘清医疗过失的本质是正确认定医疗过失的基础。但和侵权法理论中对过失究竟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还是客观行为本身存在争议的情况相同,学界对于医疗过失的本质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主要从医疗过失的本质、可归责性和内容三个方面对医疗过失展开讨论,期望能对侵权责任法中医疗过失理论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隔离式惩罚是对过失学生在身体或心理上进行暂时孤离的一种教育惩罚运作形式,其对于学生自我反省过失以及唤起学生对过失行为的羞愧感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好隔离式惩罚对学生的正向教育意义,使之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又不违反教育的原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的分析中,都要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过失性丢分。“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为了能清楚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原因,特安排了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关于学生“过失性丢分”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减少过失的过程。善待孩子的过失,其实也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使其避免再犯同类的过失或错误。作为一个母亲来讲,我也与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必须随时面对孩子所犯的大大小小的过失或错误,但无论孩子所犯的过失是大是小,我都努力以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对待,我担心我的暴怒会伤害了孩子,会掩盖了过失的本质,让孩子错失了体验过失的心境而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每次考试后的分析中,都要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过失性丢分”。“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为了能清楚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原因,笔者进行了“宜宾市一中关于学生‘过失性丢分’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4.
杂感三题     
过失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句大实话。世上没有完全无过失的人,凡食人间烟火者,谁也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对待过失,大体上有两类人。一种是知过就改,或者逐步地改,力求今后不再出现同样的过失,此为"善莫大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总会有犯过失的时候,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该如何对待过失学生?孔子教育弟子“过则勿惮改”。有过则改即为善,“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正确批评的,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老师批评的方法。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给予过失学生四种权利。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自杀责任治理结构存在着高校与学生及其家属关于责任分配的突出矛盾。基于高校与学生的特殊关系,高校对学生自杀风险存在合理注意义务,如因过失未能预见或未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导致学生自杀,高校应分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过失责任、连带责任或补充责任。同时,当下大学生自杀的高校责任在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扩张化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管理措施防控大学生自杀的潜在责任,通过高校内部的分担机制防控大学生自杀的现实责任,通过高校责任险对大学生自杀风险进行社会化化解,以更好地维护高校、学生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传统外观主义对合同信赖利益的保护存在局限,应采用大陆法模式,以缔约过失责任为中心,采取过错责任为原则和无过错责任为例外的二元归责原则,取消期待利益的赔偿限制,适用相当因果关系、可预见规则、过失相抵规则、损益相抵规则等,不断完善我国的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诚实信用的市场道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所谓过失性失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过失性错误而产生的失分。即学生在理解了题意,掌握了解题方法,解题技能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产生的失分。过失性失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家女儿瑶瑶现在即将进入中班,可是我发现从来不撒谎的她最近总是撒谎。对此,我该怎么办呢?(瑶瑶妈妈)A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把儿童的撒谎行为大致分为两种: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过失撒谎是指孩子没有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比如有幼儿说:我家有那么大一架飞机我有只小白兔(其实,他的小白兔是书包上的小白兔图案)等。对这样的过失撒谎,家长不必在意和担心。随着孩子  相似文献   

20.
结果加重犯是由于发生了法律上规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而使得其刑事犯罪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及其形态,它一般由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两部分构成。所以,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的判定可具体化为基本犯罪故意之判定和加重结果过失之判定两部分。结果加重犯之基本犯故意的判定,其关键是判定行为人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故意性,但行为人对基本犯罪加重结果是否认识不影响结果加重犯的成立,但影响其司法量刑;加重结果过失之认定可转化为对行为人预见能力之判定,为防范司法判断的肆意性,并最大限度确保个案审判之公正,对行为人预见能力之判定,我国宜采用主观标准说。另外,基于结果加重犯的固有缺陷,该种刑罚之法律适用应该得到限制,本文提出的判定结果加重犯之主观罪过方式正合此旨。然从本质上说,肯定结果加重犯的法益价值与限制其法律适用之范围,乃注重预防之刑事政策与强调归责之责任主义间相互较量之结果。于是,在当今立法下,对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认定之研究将呈现更为精细与更重实证之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