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隋唐这一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唐代在各方面都是兼容并蓄的,在音乐上,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其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并与本土音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型音乐,使我国的歌舞音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大量西域乐器的涌入,使中国乐器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西域调式进入中原,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调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域神话汇集着西域各民族留存下来的关于远古的一切,是西域各民族情感的载体,而隐喻恰巧是对神话进行更深入理解的一种语言手段和一种思维方式.文章在前人对西域神话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比喻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隐喻研究的新理论,以认知角度为切入点,对西域神话的隐喻构成基础和理解途径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域少数民族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成熟时期。其间,各民族文化包括中外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甚是频繁。西域音乐在中原的传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现将西域音乐之兴起、东传及在中原的流行、影响等内容集结成文,以求教于方家。古代人使用“西域”一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及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从狭义上说,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  相似文献   

4.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马国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居中原,同汉族一起建立了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公元386年建立的北魏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即拓跋鲜卑为统治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王朝。公元423年,拓跋焘即皇帝位...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2007年第5期发表了胡海存老师的《“张骞通西域”属“中外交流”吗?》。胡老师认为自汉代以后,西域(狭义)便已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张骞通西域”具有民族交往和对外交流的双重性质、意义,因而不能笼统将“张骞通西域”置于“汉朝的中外交流”课题下。笔者感到胡老师的论证不够严密。  相似文献   

6.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时期,具有强大的社会向心力,周边各民族不断向中原内地内迁与朝贡,其中西域人的内迁就是一个典型。西域人的内迁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影响,胡化风尚成为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7.
词作为配乐的歌词,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史书上泛称与胡乐进入中原有密切关系,即受胡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所谓“胡乐”,其中主要成分,是源自西域各民族的音乐。源自西域乐曲的词牌曲调有多少?现存唐宋词牌有哪些是源自西域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数字难以历数,这些问题也难以回答清楚。但是,追溯历史化发展的轨迹,仍然可以大致梳理出来。章试图从隋唐大曲中廓出西域传入的乐曲与词牌的雏形,以此说明诗词之变,其中西域音乐化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词曲学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道,西域各少数民族在长期中西方文化的浸染与影响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立足于西域少主民族文化特色,讨论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西域少数民族文化衍变历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时从开放度、包容度、民族性、土著性、层次性及共享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文化特点,以期对西域少数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广泛吸收域内外各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对域内外各民族语言更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积极引进外来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词汇量.一、对西域语词的吸收公元前一三九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后两汉与西域的交流日渐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亚文化大量涌入汉土.汉人所谓“西域”有几种不同的范围概念.然最广义的西域,则是《汉书·西域传》所述的范  相似文献   

10.
西域各民族游牧与定居的生活方式的分离,对西域神话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西域古神话由此分裂为游牧者的神话与定居者的神话两大类别,它们与沿着丝绸之路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外来神话共同构成西域神话发展的三股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产生着西域神话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1.
自汉武帝经营西域后,西域就与中央政权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央历代政权都用很大的精力经营这片神奇的区域,西域各国也对中原政权和华夏文明产生向慕之心和归属之感。隋朝建立于民族大融合之后,西域形势更加复杂,因为在传统的西域各国外,在西域和中原之间还有西突厥、吐谷浑、铁勒、党项等几个势力强大的民族。隋朝君臣以含容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解决了西域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隋王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当时的重臣裴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各民族民间文学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是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地域文化中富具特色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五十余年来,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学者,不断发掘整理这些文化遗产,使各民族不同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得到抢救和保护。新疆人民出版社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出版发行了数百种各民族文字的民间文学作品,为抢救和保护新疆非物质文化作了实质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氏、西域诸族及秃发鲜卑等内迁诸族,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心柱窟源于印度支提窟和西域龟兹窟形。须弥山中心柱窟众多,在全国各地是不多见的,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每一个时代洞窟的开凿都始于中心柱窟,它集中体现了须弥山石窟雕刻与建筑艺术的成就;不仅受到印度、西域龟兹支提窟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所盛行内容的影响,它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当地民族和自然特点的中心柱式洞窟,同样具有我国民族的鲜明风格。须弥山中心柱窟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对研究佛教的传布初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来文化对古代西域服饰的影响尚衍斌西域地处旧大陆东西交通的枢纽,是两河、地中海、北印度和中国中原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和传播中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西域服饰文明,不仅仅反映了西城古代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东方和其他周邻国家和地区的物质文化也有很大影...  相似文献   

16.
边塞诗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边塞诗包含的内容丰富,对不同的领域而言有着不同的价值,通过对边塞诗特别是唐代边塞诗中包含的物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寻唐代与西域地区的广泛交流,有助于了解各民族间融合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对西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都”,意为“全部”;“护”为“保护”,设立西域都护就是为了保护西域各政权免受匈奴之害,同时防止西域各政权之间互相兼并和攻击。西域都护直属西汉中央政府,其办事机关称都护府,设在西域中心乌垒城(今轮台县古尔庄)。西域都护是西域最高地方长官,大致相当于内地的郡太守,秩比二千石。  相似文献   

18.
元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西域多元文化并存的重要阶段。元代西域民族众多,宗教林立,语言文字种类繁多,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社会语言状况。元代多语状况的形成有其生态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2):F0002-F0002
西域民族的诗歌创作,始于我国战国前的《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的歌谣,而对于西域诗歌的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讲,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自吴霭宸先生的《历代西域诗钞》问世后,相继出版冠以“西域”二字的同类著作,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域汉语文教育述论李树辉西域汉语言文化教育,始于汉而盛于唐,且延续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就民族而言,它不仅存在于西域的汉人之中,而且几乎从一开始便已为少数民族所接受。因此,西域的汉语言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将汉语言文化作为第一语言文化的教育和第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