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按照教材进行探究有一些不足:实验探究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量大,药品消耗多,步骤繁琐,操作不方便,学生需要制取几瓶的二氧化碳,如再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性质,则完成整个实验探究消耗的时间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新的装置.  相似文献   

2.
实验检验碳酸饮料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一瓶雪碧等碳酸饮料摇晃一会,然后打开瓶盖,使瓶内气体冲出,再把一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或把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倒扣在瓶口上方,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二氧化碳。另一种方法是,用注射器从瓶中抽取气体,然后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二氧化碳。第一种方法的不足是,打开瓶口后,气体冲出很快,散逸较多,若实验节奏把握不好,现象会不明显或无现象出现,况且这种方法用的石灰水量太少,不利于观察现象变化;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要好些,但也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完成实验。我们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更加简  相似文献   

3.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敢于言败     
高乃定 《师道》2004,(5):26-26
教学人教版自然第十册第七课《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认识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时候,学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倒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振荡过后  相似文献   

5.
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时,我们常在盛有氧化铜的直玻璃管前,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运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虽然现象比较明显,但步骤太多,浪费时间,现对此装置改进如下(图1)。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用玻璃片盖好备用,预先配好一个胶塞,胶塞上有一细铜丝,下面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实验是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的二氧化碳气体多。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二位同学按书上图示提示上台演示,一个用打气筒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打气;另一个用嘴衔着小管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会儿用嘴吹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用打气筒打的没有变浑浊。教师让部分学生上前轮流观察后问:师: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个变浑浊了,另一个没有变浑浊。师:想…  相似文献   

7.
刘燕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1-21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一文 ,对中学教材中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为 ,在人向澄清石灰水杯内吹气时 ,用气球向另一石灰水杯内吹气。该改进实验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比教材直接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有改进 ,但依旧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因为由人和气球向石灰水吹气 ,排气量难以控制 ,无法说明两者排出的气量相等 ;而两者吹出的气量不等 ,是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即使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的相等甚至偏低 ,只要进入澄清石灰水的气量大 …  相似文献   

8.
问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答在初中化学里.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是使之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但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并不一定是CO2.因为把无色的SO2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里也会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可是CO2和SO2的物理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如CO2没有气味而SO2却有刺激性气味。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问二氧化碳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答初中化学课本中说:二…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四册“空气”单元教学中,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做好这个实验,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用澄清石灰水配制后要密封保存,或者实验时用新制的石灰水。石灰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其中的氢氧化钙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  相似文献   

10.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其目的要求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从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显然可知,本实验只能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检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图1原实验装置澄清的石灰水甲乙吹气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多少。怎样去比较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材中【看一看,想一想】相吻合呢?若教师简单地按照教材程序进行,总觉得有些缺陷,而且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听信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少,却…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 1.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师(生物学)第二册有这样一道习题:根据CO。在澄清的石灰水里能使石灰水变混浊和q能助燃的道理,利有关的用具来设计两个小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的COZ多,而氧气少(提示:可用吹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我们通过实验并得到了如下的结果。一、证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COZ多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向瓶内倾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经振荡后石灰水变混浊,而向另一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加人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石灰水不变混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COZ多。二、证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学生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和干燥的玻璃片分别检验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的变化[1]。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在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为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则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碳的两种氧化物之个性,我将该实验作了如附图所示的改进:在盛有氧化铜的烧管前加一支试管A,把C处试管上的直管改成弯管,并放一酒精灯。把一氧化碳气体通入A→B装置中,观察现象,完成附表中所列举的实验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说起碳酸钙,谁都不会陌生.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能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化学上常利用这个反应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在实验室里,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16.
1只重"活动现象",不深入"探究原因"案例在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只把注意力停留在产生大量气泡这一表面现象,不能从生物学思维的角度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的气泡是何种气体,自己能否找到证据证明这种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相似文献   

17.
接现行初中化学课本的要求,作 CO 还原 CuO实验,会有部分 CO 逸入空气,污染环境。我们在教学中对这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课前用排澄清石灰水法收集近一瓶 CO 气体,即塞上橡皮塞取出待用(瓶内仍留有少量澄清石灰水)。2.将一根擦亮的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一端插入单孔橡皮塞后,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表面生成一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上海化学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为了探究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A4):136-137
应用探究这一模式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从原料、反应条件、原理、装置、检验和验满等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多次探究中逐渐形成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注射器在城乡都易得,就地取材做实验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列举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方法是用排水法只将装有萌发种子广口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在这里没有用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由萌发的种子释放出来的。用排水法将装有萌发种子广口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这一方法,同一套装置一天只能使用一次,比较麻烦,不能在教学中连续使用。在教学中我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