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师生的心灵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  相似文献   

3.
师之沃土     
有本书叫《要生活得写意》,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遐想。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人,诗意的栖居”诠释得让人怀想不已。每个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教师呢?教师精神栖息的沃土在何方?  相似文献   

4.
万玉霞 《湖北教育》2004,(13):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  相似文献   

5.
细节与结论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 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上的一杯尿液里,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便将那杯尿液递给学生。 看着每个学生都忍着呕,照样把探入尿杯的手指塞进嘴里。教授笑嘻嘻地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只可惜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 啊!”有位法学院的教授,上课时说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一个树洞,居然从树洞的另一边跑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跳上另一棵大树,却没在树枝上没站稳,掉…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诗意的课堂故事。一、营造环境,放飞学生诗性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语文课堂,应没有思想的桎梏、传统的约束,有的只是直率、碰撞、争论,以及自由精神淋漓尽致的舒展。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出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师生脸上  相似文献   

7.
杨碧琼 《湖南教育》2009,(11):45-46
美是什么?美是和谐,美是创造,美是生命的变奏曲,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生存境界。两年前,我提出了“美的教育”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建设一所师生都能享受美的教育、美的生活的学校。“美的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在“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栖居在对话教学里《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诗意地栖居在对话教学里,就要认可对话,走进对话。认可对话意味着首先理解对话。何谓对话?在巴赫金看来,“生活中的一切全是对话”。人现实地存在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人的存在本质就是“我与他人”的对话,这种对话每时每刻都在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着,并渗透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及生活的种种环节之中,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在克林伯格看来,所有的教学过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理…  相似文献   

9.
感悟读书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读书不能改变人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另一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读书就是打通精神的穴位和经络。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叶圣陶先生的话语更是掷地有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1.
笑话数则     
做语文老师的乐趣①有一天,我在班里表扬了一位同学,说他成语“青翠欲滴”使用得好。下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每个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教室的一角有盆青翠欲滴的花”;“爸爸拿出青翠欲滴的酒杯”;“她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裙子,真是青翠欲滴。”有个男生居然写:“这两天我感冒了,我的鼻涕青翠欲滴。”②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让我不敢给分。一篇四百字的作文居然每句之间都没有丝毫联系。比如说,第一句是写每天早晨有个大叔在街头卖豆浆,第二句却是公园里划船的人很多,第三句能写到月亮像个鸡蛋黄。所以我怎么看都好像是几十个造句拼凑起来的,其…  相似文献   

12.
若玲 《中学理科》2008,(11):52-53
一位老师曾经在课上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们的一个学长,姓李,家中贫困,当时是他们家乡的小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因此,跟许多故事里说的一样,这位李学长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并开始在一个不错的企业里工作。李学长很兴奋地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其近况。老师问他:“你每个月的工资都怎么分配的?”学长说:“我只留500元自己用,  相似文献   

13.
明媚的阳光下,四位妇女相聚在十字街头,她们一边费心地购物,一边愉快地交谈。她们都是母亲,每个人都有一个女儿。女儿是母亲的心肝宝贝,也是学校里的可爱女生。母亲们很自然地各自夸着她们的女儿。那位穿着讲究,很注重修饰的母亲说“:我的女儿呀,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天生一副金嗓子,唱歌唱得好极了!”听她说完,另一个个子高高、脸儿圆圆、头发卷卷的母亲撇了撇嘴说“:嘿,我的女儿从小跟一位舞蹈家学跳芭蕾,那舞姿真是美极了!”这时,站在她身旁的一位胖胖的母亲骄傲地扬了扬头,说“:我的女儿天天坐在书房读书,熟读古诗词上千首,她简直聪…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有两位年轻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宝贝,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  相似文献   

16.
细节与结论     
刘琛 《师道》2002,(4):59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上的一杯尿液里,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又将那杯尿液递给学生。看着每个学生忍着呕吐,照样把探入尿怀的手指塞进嘴里,教授笑嘻嘻地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只可惜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  相似文献   

17.
陈俨 《中国德育》2009,(3):9-12
在诗意般的西沙群岛上,战士们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每个人都是西沙的名片,在这个名片背后,写的是艰苦、寂寞,甚至是生死的考验。西沙战士在那里不容易,刚才学校的老师问我,你想要告诉同学们什么?我说我想告诉同学们,还有这样一群人,还在这样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8.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要想让学生享受科学、享受科学探究,教师必须热爱科学,把教学当成一种生命的享受。科学教学就应是师生共同追求人的真实,追求自由精神,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理想境地。追寻真实:科学探究的奠基之石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面前     
在生活面前站着两人,两人都对生活不满,于是生活问他们:“你们对我期待什么?”其中一位疲倦地说道:“你本身的矛盾太残酷。这使我感到愤懑。我的理智无力理解你的真谛。在你面前,我的心灵里是一片莫名其妙的昏暗。我的意识告诉我,人是万物中最优秀的……”“你想问我要什么?”生活冷冰冰地问道。“要幸福!!……为了我的幸福你必须调解我心灵里两种相矛盾的原则:一是‘我想要的’,一是‘你应该给的’。”“那你就期待你应该得到的东西吧!”生活严肃地说。“我不想成为你的牺牲品!”他愤慨地扬声说道,“我想当生活的主宰,可我现在必须俯首弯腰…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昂首阔步进门的时候,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许多的门。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说:“很痛吧?可这也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间,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聪明的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所得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这一准则让他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在一次谈话中他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曾有人问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如果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地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超过三尺高的人,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台湾漫画家几米的《希望井》里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时候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