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设计熊以明(南昌市珠市小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9页,课堂练习册练习二十九中的第1~5题。教学目的:通过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系统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相似文献   

3.
这部分教材是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简单的加减法看图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其中观察10以内加减法表,找到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因此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整理复习的过程.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并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简单的整理复习方法.就成为这节整理复...  相似文献   

4.
“20以内加减法”活动课设计陶青春(南师附小)活动目的:①熟练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形成快速计算的技能。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动准备:①把全班分成5个组,每组8人。②印有计算题的练习纸,一人一张。③用小黑板写好每组的接力赛...  相似文献   

5.
孟爱华 《考试周刊》2012,(88):81-81
一、设计理念儿童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知识系统也难以形成,所以,数学教学最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内容包括认数字,写数字,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O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课。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从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抽象出“妊”初入学的学生虽然能说出身边事物的名称及数量,但对其数量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只有多少、长短、大小的初步概念,因此,应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认识l-Ic各数,教材是按照直观——半抽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进行编排的,教学中就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教学“l”时,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有序提问进行观察。第一步,观察第一幅插图,初步感知“1…  相似文献   

8.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下简称“10以内”)犹如数学知识长河的源头,是儿童跨入数学门槛时首先接触的课题.现从教法上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对话引入师:听说这里的特产有好几种水果,谁能告诉我是哪几种?生:西瓜。生:苹果。生:葡萄。师:好,我这次也是慕名来吃这里的水果的。我知道这里最棒的是这种水果(出示一篮苹果的图片),这是什么?生:(齐)苹果。  相似文献   

10.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1、2、3、4、5、0、6、7,8、9、10的认识为纵向系列,以认数、计算,应用(用图画表示应用题)为横向联系,构成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其中数概念和加、减法的意义是构成单元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学时应努力突出以上核心内容的重要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总复习“20以内的数”。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20以内数的读写,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序,会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具:1~20数字卡片、计数器、小黑板。学具:1~2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读数、写数  相似文献   

12.
100以内加减法是第二册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整数“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四个阶段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由于20以内加减的数值范围小,又基本接近六、七岁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学难度不大。而百以内的加减不但数值扩大了,同时数位概念、计算法则等都相应拓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尽管能初步学会算理和掌握算法,而计算的结果却常常出现差错。因此  相似文献   

13.
10以内的加减法共有90道算式。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分三个步骤、五个层次安排这堂“游公园”练习课。第一步激起练习兴趣。上课一开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我说:“这节课,我就带大家游公园!”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精神处于最佳状态。第二步按知识层次进行练习。1.得数是5的加减法首先练。因为它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中间阶梯,上接下连的关键一环。我问学生:“走到公园门口,我们先做什么?”“买门票!”“对!门票是5分钱一张,我要求小朋友不直接说5,而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我园因人数少,不能像正规幼儿园那样分班。只能2.5~3.5岁为小班,3.5~6岁为中班。这样,幼儿在年龄、智力上有很大差异,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年龄大、智力强的幼儿会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目测10以内物体。年龄小、智力弱的幼儿只能认读5以内的数,点数物体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在教学时,如果提出统一的要求,进行同一的内容,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指导幼儿给物体编序、认识10以内序数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数数(情境:找朋友)师: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老师的朋友吗?现在老师要从在座的同学中找几位到台上来,你们唱《找朋友》这首歌,老师来找,好吗?(学生唱歌,教师表演,从学生中找十位到台上来)师:数一数老师找了多少位朋友?生:(齐数)1、2、3、4、5、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就在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过去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侧重把算法教给学生,对学生要求“求同”,而忽略“求异”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喜欢学生用同一解题思路,标准合度。这样做,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裘陆勤 《云南教育》2015,(Z1):64-66
片段一:夯实基础,促进迁移师出示:20以内加减法练习。师:小朋友,你们看到几个圆?生1:8个。生2:9个。师:到底是8个,还是9个?生(齐说):9个。师:外面一圈有几个圆?(8个)里面有几个?(1个)一共有几个?(9个)师:8个圆里藏着8个数宝宝,仔细看一看,这8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生1:8个。生2:9个。师:到底是8个,还是9个?生(齐说):9个。师:外面一圈有几个圆?(8个)里面有几个?(1个)一共有几个?(9个)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安排,即1~5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这是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最重要的基础,让初入学的儿童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安排,即1~5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这是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最重要的基础,让初入学的儿童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1.相对集中安排1~10的认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做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先把1~5集中起来学习,再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最后单独学习10.这样安排,既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如,5以内的数由于数小,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这些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把5以内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又是一个重要的数概念,相对来说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大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2.认数与计算穿插进行,紧密结合.教材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其基本特征是:认识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或直观...  相似文献   

20.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犹如数学长河的源头,是儿童跨入数学门槛时首先接触的课题。用自然数列前十个数作为计数和计算的材料,就此所获的知识技能,对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现从教法上谈点粗浅看法。一、计数与计算有机联系“10以内”教材计数与计算两项知识,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一是先计数后计算(如苏联教材),一是结合计数出现加减法。根据二者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