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幼明 《新课程导学(上)》2010,(12):40-41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正比例(十二册62页)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判断成正比例的量。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具、学具:学习报告单、图表、卡片、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1.根据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数,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振兴炼钢厂第二车间炼钢(2)小强带5元钱买文具2.选择题。下面哪一个式子表示x和y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x+y=5 y/x=5 y=5x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和比值是3.14/1=3.14 6.28/2=3.14 12.56/4=3.14……(思考后依次回答) 相似文献
5.
教学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12册正比例的意义(例1、例2)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含有具体数据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函数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关联变化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可从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引入。在学生说出“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 相似文献
6.
[导学内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材是把两者分开编排的 ,教学时一般也是先教“正比例的意义” ,再教“反比例的意义” ,继而上一堂辨比性的练习课 ,以此巩固概念。笔者认为 ,正、反比例都是在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按“部分———部分———整体”的思想教学不利于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遵循“”的教学思想 ,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结构 ,也使学生在正、反比例意义的相互迁移、比照中强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实现有意义学习。[导学设计]一、整体入手强化感知1 导入。… 相似文献
7.
8.
徐幼明 《新课程导学(上)》2010,(35)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足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洪,使学生从变量的角度来认以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比例”教学设计与评析胡金婵执教王玉敏评析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2.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3.会用yx=k(一定)概括数量关系。4.会判断两种量...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骑自行车去超市 买东西,他15分钟行了2400米。问题1:小 明每分钟行多少米?得出:路程/时间=速度 来到超市,小明花了3.6元钱买了4支 圆珠笔。问题2:每支圆珠笔多少钱?得出: 总价/数量=单价 从超市出来,小明就去找正在棉纺厂上 班的妈妈,小明找到妈妈后,妈妈问小明: "我们这儿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22.4米,一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骑自行车去超市买东西,他15分钟行了2400米。问题1:小明每分钟行多少米?得出:路程/时间 速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62~63页例1及练一练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相关联的量,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总结规律性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六年级数学P62—63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1-3题。【教材简介】教材通过表中数据,首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是相互关联的变量。其次,引导学生探索这两种变量变化的规律,并用数量关系式揭示其规律,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学生逐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启发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第一层次:指导学生纵向观察例1表中路程和时间的上下数贵变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一节,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些常见的"三量"关系及有关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遇到的大都是某一组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要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问题就显得抽象、概括,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步考察,揭示意义成正、反比例的量的主要特征有:(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巩固正比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设计了“一表多变”的练习。学生通过一张表的不断变换,能够由浅入深地分析解答不同要求的问题,了解从正比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导入 师:大家一起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量关系 ?你能说出几个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说:这些都是我们站在一个角度学习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是不是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新的关系呢 ?想试试吗 ? 〔评析: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数量关系——正比例关系,它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内容,因此,复习导入部分不必过于繁琐。该导入简洁明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引入新课,处理得比较好。〕 二、学习新知 1.分析表一。 师:这里有一张表, (投影显示 )现发给每小组一… 相似文献
19.
20.
正比例函数内容不仅为后续的其他函数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更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因此,正比例函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显性的知识层面和局部认知,而应加强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整体性的认知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