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小学《社会》学科是一门引导儿童社会化、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课程,它具有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以社会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为载体,强化“四性”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建构与发展。一、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生活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化”转变。因此,将社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促使学生与生活全方位“的零距离接触”,整个教学才会盎然“生机”。如教学《保护未…  相似文献   

3.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的综合课 ,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离开社会实践谈社会课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教学效益的 ,只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让学生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学社会 ,才能增强可信度 ,提高教学实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 ,社会课教学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一、社会实践是小学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应安排一定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课的主题———谈《社会》第三四册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吴琪小学社会课是以历史、地理、人文等学科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社会课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课,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教育课,是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是小学社会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学习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要充分认识其综合性、常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直观性、渐进性、交叉性、机动性等基本特性,以此来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一、综合性《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社会课的性质是“社会常识教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由此可见“综合性”是小学社会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发展。这是当前世界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现行小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社会课以社会为主线,将小学生最需要了解的社会生活、地理和历史知识组成最简单的社会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把社会课教学融于社会中,让社会课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7.
如何增强社会课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社会课是一门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事实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如何使社会课教学的内容具有时代感,是社会课学习极为重要的方面。朝阳区惠新里小学胡艳辉老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日本》一课的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有关日本国家基本内容介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10.
杨云芳 《陕西教育》2000,(10):38-40
为了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国家为小学开设了社会课。这门课是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思维开发和创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课。它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此,在社会课教学中,我在教法改革上做了以下实践探索: 一、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设计教学 针对社会课“综合性”的特点,以课堂为主阵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社会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后实践或者说是学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课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在参与中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项基本内容。由此可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社会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进行社会课教学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育人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的人生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笔者以为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明确综合性1、内容上的综合性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等知识。以社会常识为线索,通过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范围。2、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课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目前,对社会课性质的认识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对社会课这门学科的性质进行界定,有利于提高社会课教学的自觉目的性,提高社会课的教学效率。为社会课定性:一、人文性社会课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培养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更能促进“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而人文素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人文素质的培养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社会这门学科的设置正是顺应了这…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在教学中,创设开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置身活动情境,经历体验感悟;再现学习情境,深化道德知行。优化品德课教学,让品德与社会课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人教版)社会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特征宜昌市东山小学屈大芝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开设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教材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又因为许多教师是在以前教过历史、地理等课程之后转向社会保教学的,所以在社会课教学中就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法,因而不能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也很难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小学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社会性社会性是小学社会课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课程最突出的特征。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  相似文献   

18.
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视野较窄,品德与社会知识匮乏,从而制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性原则是各科都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社会课更是如此,而教材的编排特点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是由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中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课"五段式"教学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社会课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大纲的教学要求和社会课本身的特点,设计和使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达到"以认识社会为主线,使学生从了解周围社会开始,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的社会常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遵循了五段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