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杰 《江西教育》2002,(19):30-3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6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80+8)×125=□×125+□×125②(□+□)×37=35×37+65×37③102=□+□④43=□+□生1:①题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改写成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②题是把这个规律反过来用,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口算(把这个数改写成整十数与某数相加或整百数与某数相加的形式)进行改写的。师(指生1):…  相似文献   

2.
一、设疑激趣先出示下面前三题 ,指名口算 ;再出示下面后三题 ,同桌两人比赛 ,一人用计算器算 ,一人口算。(36×5)÷(12×5)=(36×2)÷(12×2)=(36×7)÷(12×7)=(36÷3)÷(12÷3)=(36÷8)÷(12÷8)=(36÷12)÷(12÷12)=师 :好多用计算器算的同学赢了!口算的小朋友认为这个比赛不公平 ,是吧?那交换一下 ,再赛下面一道题 :(36×100…0)÷(12×100…0)=10个10个生1 :等于2。生2 :等于3。师 :请你说说这一题为什么等于3呢?生2 :36÷12…  相似文献   

3.
王希 《江西教育》2004,(22):37-38
教学片段一(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4×2.题目一出,学生异口同声:等于28。师:你们都会算了,那28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1:10×2=204×2=820+8=28生2:14+14=28生3:14÷2=77×4=28生4:4×2=810×2=2020+8=28生5:10+10=204+4=820+8=28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出理由?生6:喜欢第3种,因为它每一步都是表内乘除法。生7:喜欢第2种,因为它只要一步就可以了。生8:喜欢第3种,因为我就是这样从个位算起的。……师:你对哪种方法有意见,说说理由?生9:第2种,假如是乘9的话,那要加9个14,不是很麻烦吗?生10:(抢着说):第5种也是一…  相似文献   

4.
1.激发探索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激发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创设了“简便运算”的情景,接着直接出示小数乘法的尝试练习:(1)2.5×4.3×4,(2)1.25×13×0.8,(3)1.6×13+1.6×7,先鼓励学生口算第(1)题的得数,并说出口算的过程,然后,激励他们用新的方法口算出第(2)、(3)题。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2.享受成…  相似文献   

5.
周翠娥 《湖南教育》2002,(16):53-53
一、教材分析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迅速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教材先安排口算,内容包括: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整千的数。口算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很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一位数乘整十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要有口算乘法的基础。此外,一位数…  相似文献   

6.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1,(17):45-46
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探索验算的算理,掌握验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下面以“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弄清算理,发现规律,掌握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一、以旧引新感知规律   教学中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商和除数相乘正好等于被除数这个规律。   1.直接说出结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 6= 36÷ 9= 56÷ 7=  6× 7= 9× 4= 7× 8=  通过口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如:被除数 除数 商 ↓ ↓ ↓ 42 ÷ 6 = 7   7 × 6 = 42 (6×…  相似文献   

7.
李军  秦小玲 《四川教育》2002,(11):30-30
【活动设计】一、搭桥引线,故事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猪八戒想戏弄孙悟空,于是拿来两个数字卡片(20、140),让孙悟空自由组合几个乘法算式。猪八戒十分得意,心想一定会难住孙悟空。机灵的孙悟空眼睛一转,随即写出了几个算式:20×140=()140×20=()20×()=140 ()×20=14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出问题: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孙悟空是怎样想的?紧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二、引导感知,探索规律。活动(1):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出…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话音刚落,还没等其他学生细细思索,老师就激动地将手一挥,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以上所描绘的情景,我们经常可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到。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9.
案例1 计算:a3·a4. 错解:a3·a4=a~(3×4)=a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错解的原因: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正确解答案应是:a3·a4=a~(3+4)=a7.  相似文献   

10.
教学生学会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体验到参与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例如,教“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教师“跳出”先讲例题、后练习的旧模式,要求学生自学例 1: 35× 5× 2,并提出思考题:书上先把哪两个数相乘 ?这样算为什么比较简便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自学后,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再指名回答思考题。学生不仅明白了 5和 2相乘得 10,一个数与整十数相乘口算简便,而且知道了另一种方法: 35× 5× 2=35× 2× 5=70× 5=350。然后,教师出示练习题: 37× 6× 5、 25× …  相似文献   

11.
师:出示尝试题──指导探究。6 ×60 35 ×10 12 ×30 18 ×20 24 ×40 25×16(反馈诊断──展示思维过程)生:迅速口算,并口述口算过程。对“25×16”这道题口算提出质疑(不能口算或提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例〕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2)∶(3)1.25∶2(1)14∶21=(14÷7)∶(21÷7)=2∶3(2)∶=(×18)∶(×18)=()∶()(3)1.25∶2=(1.25)∶(2)=()∶()教材旨在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从而达到化简比的目的。当教完例1中的第(1)、(2)小题后 ,引导学生思考第(3)小题 :这里需要怎样做 ,才能化成两个整数的比?学生讨论交流之后 ,出现了以下情景。生1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首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100 ,这…  相似文献   

13.
一、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师 :同学们都到银行里进行了实地调查 ,发现营业员计算利息时与书本上有些不同 ,有哪些不同的情况?生1 :我调查到了书本上使用的是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定期、活期利率表 ,后来通过几次降息 ,利率比书上降低了(现行利率表略)。生2 :我还了解到 ,我国从1999年11月20日起 ,实行收取个人利息税。因此现在计算储户实际得到的利息的方法应该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 -20 %)。生3 :储蓄的种类有很多 ,如果存教育储蓄的话 ,不仅利率高 ,而且不交利息税。生4 :最近我国还发…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让学生反思,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总结、自我创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反思,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高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学了就了事,而是要学后而思,回顾一下,玩味一番。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搞好反思呢?现举一案例加以说明。有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表面积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求下图中长方体表面积。学生先解答,得出了两种算式:(1)(5×5+5×10+5×10)×2;(2)5×5×2+5×10×4。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生:我想出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67页例3、例4。教学目的:通过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求一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4×4= 20×4= 12×8= 15×3= 15×6= 42×2= 2.口答文字式题 5个4是多少? 8个7是多少? 4个12是多少? 4个20是多少? 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由几个几向倍的概念转化,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打下基础。二、建立“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3,(13):26-27
一、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再思考逆向思维又叫辐射思维,逆向思维与平常学生做一般的习题的思考方向正好相反。在教学中,若能紧紧围绕教材,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再思考一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法一般学生都会做,但倒过来知道了两个数的和、差、积、商,求这两个数,那么问题的解答就不是惟一的,如12+13的和是56,反过来问:哪两个分数的和是56?有16与46,46与16,26与36,36与26……又如,3×4=12,但倒过来问:哪两个数(整数)相乘积是12呢?那就有3×4,4×3,1×12,12×1,2×…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运算、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以下运算意识。 一、总揽全貌 从总体上全面审查,看清题目的结构和全貌,然后才能找出“算机”,这是进行迅速、灵活运算的前提。 例工.(3  +5 —3 )×(0.9+6 —5 )×( +1.5—2.25) 从全题看,是求三个因数的积,并可发现第三个因数 +1.5—2.25=0,故此题得数为0。由于有总体感知意识,避免了通分、加减、再相乘的繁琐运算。 二、具体分析 对不同题目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册第96页例7)教学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学会了利用它们对有些计算题目进行简便计算。一、复习口算(要求学生说出简算过程及依据)25×194×4 24×125×88×5×4×5 125×4×25×8[评:复习简明扼要,如果在口算题的最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02×43、9×37+9×63,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连乘”式题的教学目标有两点:一、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学生理解在连乘式中,只要有一个乘数(含被乘数)是0,乘积就是0的道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口算:32×2 16×5 23×4 120×3 70×5 102×4 31×1 42×3 0×8 39×02.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下面两题:1278×5,2050×4,其余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演算顺序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