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焦维华 《今传媒》2009,(11):54-5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做新闻节目主播已近十个年头了,近十载的工作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丰富了我的感受,也让我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候,笔者认真观看了获1991年度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18条新闻录像,感到其中有几条新闻存在不足或严重不足,就此提出来,供评委及获奖新闻摄制人员参考。 1、《“多子多福”思想害苦李天有一家》——河南新闻中心选送。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画面重复,声画对位效果差。新闻一开始的画面是几位计生工作人员从李天有居住洞穴中走来的“近景”。后来又重复了这一镜头的“全景”,这便给人一种多余的感觉。这条新闻是采用声画对位的方法编辑的,但对位效果不好,使人感到“声音赶画面”。二是声画不符。解说词说:李天有“躲进了这荒无人迹的破山洞”,而画面表现出来的是丘陵地区,而且道路清晰可见,没有“荒无人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是镜头,镜头是真实场景的再现,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其中的附着信息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电视屏幕上,时常会看到手持话筒的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忙碌的身影.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现场报道采访这个话题,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团结、友谊、进步的亚洲体坛盛会,已经尽现于新华社记者的笔下了。新华社抽调了146名报道业务熟练的编辑、记者投入了这场战役性的报道。在通讯技术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新华社这次的亚运报道为今后报道大型体育赛会开创了一条路子。亚运会报道分为三个阶段:赛前报道,从1984年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通过表决,决定由北京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一天起,一直到亚运会隆重开幕。在这一阶段,新华社及时报道了亚洲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宣扬各行各业和各界人士支援办好亚运会的感人事迹;讴歌参与亚运会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的力量和智  相似文献   

8.
2010年第一期《军事记者》进行了改版,其中一项是把每期评论员文章改成了卷首语,有感于七八年前的一件往事,第一期卷首语我写了一篇《拿什么献给你,我的读者》的小稿,想借此强调一下我们新闻人的读者意识。强调强化读者意识,是有感于眼下我们面临着的诸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读者变化的挑战。过去我们办报,往往是靠着信息不对称来抓读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话(其中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话的发展也给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11.
充满希望的1995年来到了。 首先值得庆贺的是,1994年12月28日,我台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五种语言的广播实现了卫星传输,覆盖全疆,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和亚太地区,成为我国语种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家省、自治区级广播电台,揭开了新疆广播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这无疑给我们广播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一夜之间扩大了这么多,我们理应更加奋力耕耘,勇于开拓,谱写广播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播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欠佳。本文试图分析主要存在问 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曾丽芳 《声屏世界》2011,(12):29-29
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新闻播音工作不仅仅是在镜头前,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多学习是基础。不仅要学习业务,而且要学习政治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只有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准确把握每一条新闻的价值.才能在播音时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染观众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1、满足不同观众知情的需求。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居民除收看电视剧外,最感兴趣的是新闻,特别是本地新闻。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好新闻节目,就必须办好本地新闻。但不少省级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中溶进了过多的内容,把国际、国内新闻一古脑都搬进来,追求“大而全”。殊不知,观众选择看省台新闻,就是想知道省内的最新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整,曾经在诸多新闻媒体中形成后来居上趋势的电视新闻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着信息资源共享与影像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电视不再是媒体“老大”,而只能以媒体之一的平等身份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要想拥有更多的收视群,提高新闻质量势在必行,而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井茂龙 《新闻世界》2012,(7):107-10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包括所有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让电视新闻语言离群众更近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同志于今年5月6日左全省优秀电视新闻颁奖暨理论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的讲话。钱运录在充分肯定湖北省电视新闻有很大发展、很大提高的同时,指出要看到党和人民对办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了。广播新闻传媒的发展也是这样。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播新闻传播在节目内容、播出和接收形式乃至传播效果等方面更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精炼、隽永、深刻呢?笔者认为,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快”是指报道迅速。新闻是易碎品,很讲究时效性。今天发生的新闻,不及时报道,到了明天有可能是旧闻,没有价值。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写得快些、再快些呢?通讯员除有废寝忘食、敬业爱岗的精神外,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事业的追求,把平时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就要赶快写,及时发。2001年11月1日,铁道部决定撤销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我及时撰写了这条改革新闻,第二天就被《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级频道纷纷上星,受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地方电视台往往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法与国家级、省级电视台相提并论。那么,地市级电视媒体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