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个人受抽象统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人本思想以及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为展开对拜物教的系统批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中汲取营养,从资本逻辑的视角探析资本逻辑与文化异化的内在关联及其生成路径,揭示文化矛盾产生的根源,对于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肇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奠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人类社会在建立现代工业的基础上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经历了一个从接受、信奉到批判再到超越的思想演进过程。资本主义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资本逻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深刻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以“胸怀天下”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历史之变”中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科学扬弃和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从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分析出发,深刻揭示了普遍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而提出无产阶级要通过“整体性革命”来克服物化的理论。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具体内容,探寻物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并揭示其哲学本质,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协调好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客观性,实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抵制思想界重新泛起,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无疑会成为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源头上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本质,集中批判了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经济根源的资本逻辑,并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上终结历史虚无主义,实现人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批判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范式:其一是侧重于形而上学的意识哲学批判,对于这种现代性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其对立面则是深入社会存在的层面根本性地解决现代性问题,揭示资本的形而上学奥秘,这种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资本现代性批判”,这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路。它又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资本改变了社会存在形式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对意识形态的中介与干预的批判,表现为对拜物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马克思通过创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和资本再生产论等,深刻剖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劳动现代性给予了系统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揭示资本之于现代性的决定作用和劳动之于现代性的基础地位,论证了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在理论层面,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性,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资本本性.在实践层面,指认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的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将共产主义运动定位于人类解放的高度,才真正构成对资本的世界历史的实践批判;经由共产主义运动生成的世界历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现代性”是马克思思想产生的宏大话语背景。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情结表观在:作为继承者,秉承了现代性的价值理想和根本精神;作为批判者,正视现代性的悖谬,对现存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作为建构者,打开世界历史视阈,把现代性理解为否定资本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现代启蒙工具理性批判理论陷入了困境。只有立足于“实践”这一交往关系产生的坚实基础,根据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之上,从主体哲学走向主体间哲学,由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才能超越现代人们长期墨守着的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才能使批判理论走出困境。因为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才能超越先验理性和超验理性的证明模式,摆脱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窘况,从而为现代性理想的兑现提供合理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探索并深入研究了社会分产的理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对并化劳动理论的扬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分工是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将被消灭,人们各自的自主活动将充分地凸显出来,从而达到从必然向自由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启蒙理性促进了人的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繁荣,但也引发了传统价值的衰落,社会陷入整体性的伦理道德危机.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尼采敏于感受现代文明的弊病,聚焦于个体的人之非理性本质,诉诸"精神革命"来重塑个体主体性,以克服现代性道德危机.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强调社会的人之实践本质,深刻地阐述了内在于实践的自我实现的理想生存方式,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视角转向物质的生活关系,通过诉诸制度批判和革命实践,彻底破除了现代性危机的存在性根基,真正找到了一条克服现代性精神危机的现实路径.相较于尼采的审美性的文化批判,马克思奠基于实践生存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无疑更具现实性和时代超越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但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其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历史性、总体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文章试图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出发,用资本逻辑、历史和全球性的观点来透视"现代性"的逻辑及流变,在分析、借鉴和反省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从合理性和合法性两个维度对现代性展开了文化批判。前者批判的是工具理性及同一性思维,指出了出路在于变革哲学范式;后者批判的是资产阶级国家获得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探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变革的前景问题。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留下了诸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埃尔斯特以解释的清晰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为标准,借鉴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某些结论和方法,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他认为国家政权具有概念自主性和解释自主性并对自主性生成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勾勒.埃尔斯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他忽略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潜力以及人类在道德、制度和社会规范领域的进化能力,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滥用也使他的分析和重构部分地表现为物化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