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到出版行业工作有一年多的时间,原来的工作很少接触到发行方面的,现在领导问我愿不愿做发行.我不知道对于女孩子来说,做发行是不是真的很不适合.而且就我个人的个性而言,我又算不上很活泼开朗的,当然还算不上沉闷.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了.  相似文献   

2.
1.资金不足.现在社区的财务大多数不独立,每一笔资金都是由所属的街道划拨,这样就造成社区建档所需的物品,小到一针一线,大到档案装具都得由街道统一出资购买.  相似文献   

3.
宋代著名学家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这是朱熹讲的读书方法.朱熹讲的读书方法,对我们通讯员采访新闻也有借鉴之处.笔者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认为,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我们通讯员在采访新闻报道中,也是如此.我的体会是,心到,就是我们通讯员在采访中要作“有心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新鲜事,一旦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穷追不舍,决不放过.如1995年春,我因公下到几个村、组时,听到不少村、组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包村蹲点的国家干部文到名到人不到,还有的蹲点驻村干部工作漂浮、纪律松驰、嘴馋手长等.针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我认为带有普遍性,值得报道.于是,就写了篇带言论性的稿件,先后被《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湖北电台、《襄阳报》等采用后,读者反映很好.“处处留心皆学问”,这话有道理.当通讯员只要处处留心,事事在意,就有写不完的好新闻.1995年度,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留心采写各类新闻稿件50多篇,被各级报刊采用30多篇.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8):51
现在你要冲到街上大喊一声美女,那回头率肯定是百分之百.如今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你肩膀子不抽,脖子儿不斜,都可以杀入美女的行列.所以,那些不回头的肯定是抱着孙子的老大娘,抑或先天性耳疾患者.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最后再到消亡的过程,这是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报刊也不例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业有这么一个"只进不出、只生不死"的现象:绝大多数媒体一旦进入了就很难退出,即便经营得再艰难,亏损得再厉害,也不愿去触碰新陈代谢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相似文献   

6.
林君 《编辑之友》2007,(6):83-85
每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资金缺乏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商务印书馆自1898年创立后,到1902年已经初具雏形,但离发展壮大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7.
太原人对旅游观光好像不大感兴趣,尤其不喜欢到外地去.即便去,大多也是单位里组织在太原附近转一转.早上去,晚上回,感觉好像是逛了一趟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8.
金盾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以老干部为主,出差一般要深入到县级店.批销中心成立以后,进货权统收到省一级批销中心,基层店只有买货权而无进货权.由于批销中心信息流不通畅,导致常用书到货不及时,不常用书大批到货积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买办职业群体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历史档案》2007,(4):115-122
在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一群人是买办.买办应运而生,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深入得以迅速发展.在近代中国,从商业到金融,从交通运输到加工制造,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政治、文教,无一不显示出买办人物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上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人类与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由最初的支持教育和研究为目的发展到为教育、商业等行业进而深入到人类生活中.图书馆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中国地方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众多的地方电视台由于定位发展思路不清晰,不懂得媒体发展规律,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九十七岁的老人,至今,他还每天到研究所的办公室上班. 他发不落齿不摇,耳不聋眼不花,记忆不失,思路不乱.面对着他,尤其是听他连续几小时的紧言密语,无论谁,都不会感觉到他已经接近一百岁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14.
燕园絮语     
不食嗟来之食 1948年5月到6月,党领导了全国性的"反美扶日"运动,燕京大学学生也投身到这个运动中去.6月9日,大家顶着骄阳步行了三四十里路参加了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一过,父亲的生命驿车就驶进84岁的人生里程了. 那天,父亲郑重其事地对我和弟弟说,乡下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管这话灵不灵验,我到这把年纪了,真到了那一天不行的时候,就近选个空闲的地方埋上,千万莫占了好地,要不然,后人会骂我的.  相似文献   

16.
一日三餐从吃饭到喝茶,谁不尝味,而且总是希望味美可口.广播新闻也有“味道”可言.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专业快速发展,媒体就业率不高200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报告表明:1994年,全国共有专业点66个,到1999年增加至124个.进入新世纪,全国新闻教育开始急速升温,近两三年来更是增加到8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400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6万人.  相似文献   

18.
笑场     
恶邻一个男人到警察局报告他的邻居。说他家的东西只要不小心掉到邻居家,邻居都强行据为己有.无论是凉的衣服、钻过去的鸡、还是栅栏边果树上结的果子,从来都没有归还过。警察听了.说这些小纠纷不够立案,让他自己跟邻居协商。男人说:"这些事是不大,问题是今天早晨我老婆为果树剪枝时,不小心掉到他家院里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相似文献   

19.
不给老乡添麻烦,是延安时期中共群众路线的通俗表达. 从江西红土地,到陕北黄土地,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入延安时期(1935-1948).延安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初到陕北,后边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马鸿宾的骑兵团来追击.在经过雪山草地、长途行军的疲惫劳顿后,中央毅然决定"切尾巴",在吴起镇附近的头道川、二道川和三道川布下口袋阵,打了一场伏击战,赶走尾随者,是为了不把战争祸水带到陕北,不给陕北老乡添麻烦.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昆明由于"夏不溽暑,冬不祁寒",不仅是一个"春天的城市"而且也是有名的南疆花都,一年四季,从春到冬,都能观赏到各种美丽的鲜花,而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山茶花了.正当北方还是冰雪隆冬时,我们这里的各种山茶花却在蓝天白云下热烈地开放,点缀在春城明媚的山水之间.古人的诗中描绘到:"忽惊碧树花千朵,疑有睛霞倚半空"写出了山茶开时繁花似锦的娇好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