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东北亚美日不断加强其军事同盟关系,使该地区的紧张关系有增无减,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遏制中国。这必将对该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一个日本间谍,化装成中国人,在东北刺探军事情报,饥寒交迫中却蒙一家中国人相救。日后日本军队攻占了该地区,在残酷的大屠杀中,该间谍知恩图报,令日军保护该户中国人,并将该户少年送到日本留学。这就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中日亲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向野坚一(1868-1931),日本著名的军事间谍,在甲午战争中立下大功。向野坚一是福冈县人,曾就读于明善义墅和县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不但是日本现代学术界中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且对于中日两国在整个世纪内的文学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日本对于鲁迅的介绍与研究,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与文化意义。本文试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于20世纪的日本"中国学"研究,尤其是日本鲁迅研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王薇  陈翊炜 《考试周刊》2014,(80):32-34
中华文化在日本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吴方言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凭借吴地(今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商贸经济,在自身逐渐完善发展的同时,也在对日本的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吴音是日本最早使用的汉语的汉字音读,来源于吴方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现代吴方言与日语在发音、词汇构成、语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从中窥见古代吴语对日语深刻的起源性的影响,进一步佐证日语的吴音的来源是南北朝时的吴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意境和幽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是最具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幽玄是日古典文学中最能体现日本民族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作者论述了它们在各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美学内涵、审美意韵,还是在爱禅宗影响上的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争端,妄图侵占中国的长白山地区。为此中国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美梦,维护了领土的主权。在中日交涉中,吴禄贞、宋教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变动中的东北亚格局与日本秦德占一包括中国、日本、俄国、朝鲜、韩国及蒙古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向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内,在东北亚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活剧。先有中日之战,后有日俄战争。随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度膨胀,称霸东...  相似文献   

8.
明州吉祥院与日本平泉佛教文化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是中日佛教交流的大舞台。两宋期间宁波佛教极其繁盛,佛教文化对日全面输出。12世纪左右,宁波与平泉地区交往密切,日本出产的黄金通过宁波港运抵中国;中国产的陶瓷、佛经等也通过宁波传到平泉。中尊寺内藏有"明州城下吉祥院"的《宋版一切经》,它见证了宁波与日本佛教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即开始实行宗教统治,从上到下,强制伪满洲国君民信仰日本的天照大神。在世界殖民地史上,以强制手段改变殖民地人民的宗教信仰,似乎只有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东北。关东军是日本军界最右翼、也是最野蛮的团体,强制推行宗教信仰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特征,其根源还可以追溯到中日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在地理上与日本接近,历史上又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战争曾经给两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但由于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纽带却从来没有被长期割断过。战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地区与日本的联系十分密切。对战后不同阶段辽宁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行论述,探讨其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留日同学会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一个由在日中国学者组成的学术交流团体。会员的70%以上有博士学位。成立以来,以互助、友好、服务为宗旨,在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做好中日友好桥梁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努力为中国和日本社会的发展尽力。该同学会组织的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活动,为每年一次的“在日中国人留学成果报告会”及“优秀论文授奖式”,该活动从1996年开始,在使领馆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举行了十次。通过这些活动,留日同学会向日本社会宣传在日中国人的正面形象,促进了中国留学人员之间及中国留学人员和日本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同时促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年,日本“实现战后补偿市民基金会”,于5月20、21日在东京主持举办了“‘战后60年’·与受害者共同清算日本的过去国际会议”。与会者为来自韩国、中国、菲律宾、荷兰、美国、朝鲜、日本和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人。有受害者(韩国劳工,韩国与中国朝鲜族当年的日本兵,受原子弹伤害的韩国人,各国受害女性等)、律师、支援者、研究者、国会和地区议会议员(韩国、台湾、菲律宾、日本)等。这次会议是2002年5月平壤会议的继续。会议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促成日本特别立法,解决战后遗留问题5月20日,与会的各国…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5-11
2017年为中日建交45周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日本教育工学会正式签署学术交流协议。为深入了解中日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研究团队于日本教育工学会第33届全国大会期间对该会会长铃木克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铃木教授指出,日本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评测工作迟缓,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在学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理念,期待通过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以国际化的刊物和会议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并通过学会的活动对于当前的研究热点开展更为深入的教育实践研究,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继续发展和推动中日教育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大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长期发展和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必然结果。“九一八”事变前美日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相对平和。美西战争后,美国作为胜利和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便开始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到一战前,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度变得尖锐。20世纪的前20年,特别是一战期间,日本在争夺中暂居上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都是非英语国家.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英语教育具有可比性和借鉴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队伍建设方面比较了、中日两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改革意见和措施,对于中国英语教育不无借量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涉及中国和海峡两岸关系时,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使用了这样的表述: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欢迎该国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扮演负责任及建设性的作用;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鼓励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虽然“共同战略目标”在措辞上已作了某种修饰,使用了“发展”、“欢迎”、“鼓励”这样的字样,尽量避免引起震动,但仍然难以掩盖美日同盟的强化。“共同战略目标”表明。日本将在亚洲以及其它地区更加紧密地配合美国的行动,美国和日本将更进一步公开地介入台湾海峡事务。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09,(10):17-18
9月1日,由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举办的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征文活动得到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在历时2个月的过程中,共收到包括敞文、诗歌等多种题材的作品30份。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4,(9):1-1
1901年9月7日在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的情况下,中国清朝政府被迫和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我国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利用东北肥沃的土地进行粮食生产。内蒙古东部地区紧邻东三省,随着二十一条及有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侵略者的势力也进入该地区。侵占内蒙古东部的大片土地并建立水田农场,驱使朝鲜移民种植水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朝鲜移民在异国他乡从事艰苦的水田生产,承受着中国封建地主、军阀以及日本殖民势力的欺压奴役。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发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水田事业,客观上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