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华东 《师道》2006,(6):40-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  相似文献   

2.
《泊船瓜洲》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选编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大意的:瓜洲和京口之间只隔了一道长江,从京口出发,只需要再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南京。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思乡之情如此强烈,那他为什么不乘月色回家呢?一问其他教师,他们也有同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原来王安石的家乡并非在南京,而在离南京有…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4.
就一篇文章而言,能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等多角度进行收集.面对众多信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布置收集.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我布置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收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大概内容.2.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教学"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时,我提出问题:诗句中提到月亮,使诗人思乡之情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5.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6.
就一篇文章而言,能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等多角度进行收集。面对众多信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布置收集。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我布置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收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大概内容。2.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教学“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时,我提出问题:诗句中提到月亮,使诗人思乡之情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诗中的“绿”字,作为炼字的典范,历来被后人称道。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之妙时,往往通过想象加以体会。有位教师虽与其他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但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8.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泊船瓜洲》是诗人王安石宰相被免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由于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什么时候才能够在明月的照耀下返回呢)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诗作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对此,笔者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1069年,为改变腐败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但由于新法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最后宋神宗动摇了,免去了王安石宰相职务,变法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10.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第十册最后一个单元《古诗二首》,试作多角度解析如下。泊船瓜洲一、朗读解析《泊船瓜洲》描写了王安石路过瓜洲时见到的景物,反映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可用中速朗读。第一句“京口”、“瓜洲”间不要有明显的停顿,然后重读“一”字,把两地只隔长江一道水的意思强调出来;第二句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瓜洲、钟山虽然相距百里,诗人却说:“只隔数重山”,意思是说离自己的家已经很近很近了。其中,  相似文献   

12.
(引入《泊船瓜洲》的学习,简要介绍作者,重点学习本课的六个多音字;引导学生们用点、划、批、注的方式自学诗句,小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对诗题和诗句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把各句的意思串连起来。)师:理解了诗意,这只是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体会王安石写这首诗的那种思乡情。请你再拿起手中的笔,轻声地读诗,把你体会到的王安石思乡之情的字眼儿划出来,仔细地品味品味。(学生勾划、品味,然后争相发言。几位学生分别说出了“一水间”“只隔”“何时”以及“又绿”这些词语表明了作者非常思念家乡。学生品味这些词语后,教师…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时候,常将其看作是思乡的作品,并选择同类的诗作加以拓展,以强化学生对这一类诗的感受。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的套路,而且在一些人看来还觉得颇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对诗歌的定位是正确的吗?我想,一些读者将这首诗定位于思乡,缘于对诗句本身字面的理解,特别是“还”字,或许还参照了王安石晚年的经历——罢相后退居钟山。这样一来,思乡归去的主题也就昭然了。看来似乎是解得通的。但是,这首诗的确是王安石退居途中的作品吗?再者,即使是退居途中的作品,他真的就已经在当时“思归钟山”了吗?或许…  相似文献   

14.
[案例]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现在正泊船于瓜洲,遥望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欣赏着明媚的大好春光,请想一想: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你还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所见呢?(学生入境沉思,不一会儿,大家纷纷举手。)生:我会用“思”字,“春风又思江南岸”。因为春风有情,也会像我一样思念家乡,盼望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理解与想象)  相似文献   

15.
有些语文课听下来,常让我唏嘘不已。《狐狸和乌鸦》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揣摩狐狸三次骗乌鸦的心理活动。听着孩子们越来越惟妙惟肖地模仿狐狸极尽狡诈之本能的语言,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是以“读”为本了,以学生为本了,可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了什么呢?孩子们口头上会说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实际上,他们在入情入境的读中已经知道了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课堂上,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引导孩子体会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  相似文献   

16.
读一篇课文,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读不懂,或者读得不深入。怎么办?我主张,读的问题要用读的法子来解决。一补读背景有些难点,是学生不了解课文中事件的背景造成的。对这类问题,教师要适时地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自读中突破难点。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明白了诗的表面意思后,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7.
《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王安石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几易其字,而传为美谈。教学时,我想试试学生是否能体会到“绿”字用得巧妙。师: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生:我认为“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用得好。从京口到钟山隔了几座大山,路  相似文献   

18.
《泊船瓜洲》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传世名篇。全诗共四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字浅显易晓,但诗中所深蕴的思想感情可能不易为人理解。比如诗的末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参》上这样写:“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这句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去呢?也就是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第十册21课《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资料都认为,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上述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归还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表达这种感情,才是  相似文献   

20.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