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既是精神分析运动的继续发展,同时也是带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文章重点阐述了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对当前我国心理治疗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意义探寻欲望的驱动,完成了回归"更好的自己"的故事重构.文章通过对来访者在叙事治疗中经历和体验"自觉""自省""自悟"历程的分析,探索了叙事治疗在存在主义取向影响下的实施以及来访者与治疗师在存在主义叙事观下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欧文·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是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衍生出的治疗模式.团体心理治疗通过团体的互动性,在温和、支持的氛围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并通过疗效因子改善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通过论述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中的11种疗效因子的作用,即希望重塑、普同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关系、团体凝聚力、宣泄、存在意识因子对心理治疗的影响,为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了解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及特征,阐明两者的关系及作用,使人们在了解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根源的基础上,寻找其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并把它更好地引入到现代心理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罗洛·梅在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是对当前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罗洛·梅心理治疗理论中在存在观、焦虑观、人格观、治疗观等方面将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充分体现人的存在的意义,为心理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释梦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技术,存在主义将梦的诠释从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转移到做了梦我们可能意味着什么.目前,随着存在主义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有必要对其释梦观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应用.本文重点梳理了帕尔斯、德兰妮、厄尔曼和雅罗姆有代表性的存在主义释梦观点,并对其他一些存在主义释梦观也进行了回顾,最后探讨了它的实质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罗洛·梅吸收借鉴了哲学中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认为人既是个体化的,也是社会整合的,既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坚持运用他自己的存在分析观,十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要明确心理医生的职责,确立心理治疗的目标,指导心理治疗的过程,整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认为获得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话疗法是以马丁·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和关系本体论为基础,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康荣等人所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而罗洛·梅的存在分析则是当代存在心理治疗中的代表。本文对这两种疗法做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似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英国学派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未,截至今日发展成存在心理学阵营中最富生命力的一极.该学派扎根于心理治疗和咨询等临床领域,秉承激进的存在主义关系化视角,恪守现象学方法论原则.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R.D.莱因等心理学家对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该学派的两位创始人欧内斯特·斯普莱利和埃米·范·德意珍则分别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存在心理治疗观.  相似文献   

10.
正反学校文化在中学生中尤为常见,中学生的反学校文化往往被认为是对学校主流文化价值的反抗,在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视域下,我们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以存在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象学为方法论,结合了自己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他关注人的存在及存在感,注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主张要重在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描述对人类心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从疾病出发 ,把患者看成是疾病的载体有所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 ,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是多种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模式 ,并在治疗中借助东方寓言、神话等讲故事的形式提供跨文化的观点 ,使患者能从比喻的角度认识自己的问题。作为一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 ,积极心理治疗已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经典精神分析到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每一个心理治疗模式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心理隐喻经历了由物到人、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个体到社会的历史变迁,心理治疗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由反映论到建构论的转换,这种变迁和转换促进了心理治疗方法的进步,推动了心理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心理治疗模式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循证治疗指的是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特征、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技能整合起来进行治疗的过程。它是西方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它的兴起,是心理治疗应对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及专业挑战的结果;它代表着当代心理治疗发展的最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Some theorie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The suitability of family and couples techniques for brief psychotherapy with college students is discussed. Four cases are described in which family psychotherapy techniques were us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 each, these techniques we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ngoing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The participants in conjoint sessions were either family members or close friends. Determination of participants in conjoint sessions, benefit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techniques, and the use of dreams are discusse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on when to use family psychotherapy techniques with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叙事心理治疗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倡导问题在于问题本身,而不在于人.叙事疗法有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方法,如故事叙述、问题外化、解构、重构等.主要通过阐述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叙事治疗的过程和技术,进而讨论它与传统心理治疗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的关系。本文表明,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的某些方面.可以追溯到老子哲学。并且.老子哲学对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有着重要影响。两者间存在着相同或相通之处。特别是老子哲学中的人责论、无为思想,在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均有体现。文章还用老子哲学的某些观点和论述.诠释了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中某些方法论原则,即其所说的促进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三个前提: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性理解。将老子哲学和罗杰斯心理治疗思想进行比较和探讨,既是可行的.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叙事心理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广受关注的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把人和问题分离,引导当事人以解构故事的方式对待问题,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开放的转变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将对中国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但全面解构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offer reflections on what seems to work in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 Discussion centers around the topics of triage and disposition, referral, crisis intervention, stress management, open-ended psychotherapy, extratherapeutic factors, and the psychotherapy relationship. These observations are not intended to b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rather, the effort is to stimulate interest and dialogue on this important subject. The authors draw on their experience in working in a university counseling service, psychotherapy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what has been learned from students 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