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学创作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文艺学,美学角度看,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最佳遇合而产生的情绪特别亢奋,创造力特别高涨的心理状态;从哲学角度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从心理思维角度和脑生理机制看,则创造主体经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潜意识阶级的孕育之后,在某种契机下突然产生的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沟通和左右脑的高度协调,从而在一瞬间达到对事物整体洞察与对问题豁然解决的,最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季娅 《成才之路》2010,(15):86-86
意识流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所关注的,主要是意识或潜意识,即不清晰的、不易觉察的、自由的、无逻辑的、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王蒙在他的小说里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来描绘和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人的意识不是零散的碎片,不是僵硬的链条,而是“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之流”,像一条长河在不断地流动着……而处于“动荡时期”的中学生,其心理意识更显错综复杂。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了读写训练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外,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圈与20世纪河南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化圈给予20世纪河南作家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对苦难的抗争以有对中原化的反思,构成了20世纪河南学创作的两大母题。河南学创作的活力来自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不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20世纪河南学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发展缺乏足够的理性批判精神;作家的知识结构尚不合理,艺术视野不够开阔。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学开始了新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与元认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H.Flavell)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给予高度重视,使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利用.数学教育界也不例外,数学教育界的学者们经过移植、验证、挖掘和创新,使元认知理论在数学教育领域中逐步生根、开花、结果.本文以有关专著和期刊中的文章为文献源,试图对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元认知(以下简称数学元认知)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的主要作品-《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的解读,辨明余华作品中希望与绝望主题相互对立和相互交织的呈现形态,相关成因及作的创作态度,以揭示出作潜藏于心的人关怀和创作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11.
鲁彦为了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乡土意识,采用对照手法,展开和加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刻划乡民的精神世界;采用“受难记”情节模式,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展示和故事的震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创作灵感具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爆发性与随机性、意外性与合目的性、经验感性的特征,它与潜意识活动脱离常规逻辑限定的特点有关,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意义及其相互联系的一种不合逻辑规则的重新发现与组织,这种发现与组织常发生在理性神经活动的兴奋疲劳之际,对信息组合取负反馈形式,类似思维领域中的“耗散结构”,是在思维活动逻辑因果线性区外的崭新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当我们回眸20世纪外国文学时,必须正视“战争与20世纪外国文学”这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战争使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难以理喻,人们在精神上普遍感到迷惘、痛苦、悲观。人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20世纪西方社会的种种困惑人心的问题以完全不同于19世纪传统作家的方式进入了文学。茨威格像20世纪其他许多作家一样,在其作品中很少像传统文学那样直接再现战争场面.主要是表现战争对人心理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学评价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植研究是指对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或借用别人的理论(概念)分析、理解和改进自己教学实践这一过程的研究,它是研究过程与移植过程的统一。其目的是让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更好地整合,加强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推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移植研究具有较强的情景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目前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按移植内容的不同,移植研究主要有经验移植和概念移植两种。前者主要是教师(研究者)通过现场听课、观摩音像制品、阅读教学论文、交流讨论经验等形式把别人的教学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后者则是教师(研究者)通过观摩学习、专家讲解、自学等形式了解已经形成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程序和方法等,并逐渐内化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坛出现了一种学人参与的“新现象”-随笔,大有与叙事、抒情的散并驾比肩的趋势,本分析了这种思想性随笔繁荣的原因,以及这种随笔思想性的具体内容和对散创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认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Schem a)的概念最早是由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K ant,1781)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 um elhart)等才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所谓图式即是人头脑中赖以储存知识的单位。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图式,在所接受到的语言材料信息的刺激作用下,将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图式的意义复现出来,或者激活大脑中所储备的相关材料的知识图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开始比较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强调对学生的适从,特别是注意学生的生动活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好事。但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应该得到尊重——除了行为礼貌、生活待遇、人格地位外,这种尊重也应该体现在对教师自主教学风格的发挥上。  相似文献   

19.
丁玲及其文学创作是近些年倍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焦点,这不仅是因为丁玲的文学创作成就斐然、风格独具,更因为丁玲几乎在20世纪中国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创作印痕,以丁玲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无疑能从一个侧面和角度逼近和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真实境况,这对  相似文献   

20.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从而将概念之间的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