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但图书出版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失衡现象。本文从出版产业链的角度系统总结了我国出版生态中的十大失衡现象。作者认为,这些失衡现象是图书出版产业中的不和谐音符,破坏了良好的出版生态,影响到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产业安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扭转这种局面,使中国图书出版业能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图书分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百年历史。由于各个国家实行不同的图书出版与发行政策,图书分类的指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对不同种类的图书出版数量的统计是各国出版行业数据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基于欧洲出版人协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出版产业数据报告,分析了欧洲各国主要的图书出版品类以及近几年这些图书出版品种的出版数量和发展特点。了解国外图书分类原则既可以为我国现有的图书分类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利于深化国内图书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是图书贸易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张立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并不是今天才被我们突然发现。据记载,早在2000多年以前,图书就已经成为商品进行流通了。从中外出版业发展的历史看,图书生产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伴有图书贸易活动的扩大。图书贸易活动并...  相似文献   

4.
口述历史出版物热潮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 《出版科学》2006,(4):37-4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口述历史类图书成绩不俗,有两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一是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出版资源;二是此类图书凭借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读者市场.目前此类图书出版虽走势良好,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目前正处于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时期。年出版图书品种呈快速增长趋势,但精品书越来越少,平庸书、垃圾书越来越多;出版速度加快,质量下滑却有目共睹;一些大社为追求巨额利润,将兴趣点转移到书业之外,地产、贸易兴旺发达,主业却不见起色。发展繁荣表象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带给我们深深的隐忧,由此也引出了对图书出版辩证法的思考。中国出版目前正处于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时期。年出版图书品种呈快速增长趋势,但精品书越来越少,平庸书、垃圾书越来越多;出版速度加快,质量下滑却有目共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传统出版经历了从硬皮本到平装本的革命,那么有专家评论说数字出版就像是当年的平装本革命一样,是图书新的存在形式的发展。当下,国际出版市场三大数字出版领域就像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一样,有着相同的迅速发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7.
宋代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制定条例、颁布诏敕等方式明确提倡出版的图书和限禁出版的图书,同时借助审查制度和追惩制度强化图书出版管理,促进了初具规模的出版管理体系的形成.两宋图书出版管理对于提高图书刊印质量、规范图书出版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汤文辉 《出版广角》2011,(10):17-18
奉命写一篇盘点我社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图书出版的文章,心中略估算了一下,竟有些吃惊:除了探讨辛亥革命的图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关注从晚清到民国历史的图书相当之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对近代史发展规律、历史事件、关键人物的探讨研究,如张鸣著的《辛亥:摇晃的  相似文献   

9.
孙春亮 《出版参考》2011,(12):15-16
纵观出版业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交流上的空前发展,也会使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过程产生巨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技术的进步对于行业的发展都只是一种重要的、可能是决定性的发展工具,决不是全部,图书出版无论如何变化,其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图书出版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变更相应的出版形式和生产方式,借助技术的革新使图书出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传统出版经历了从硬皮本到平装本的革命,那么有专家评论说数字出版就像是当年的平装本革命一样,是图书新的存在形式的发展。当下,国际出版市场三大数字出版领域就像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一样,有着相同的迅速发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模式。笔者曾经分别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无论是从图书出版总印数还是从图书出版种数来衡量,也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图书业所取得的进展都是极其巨大的。然而,中国图书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遇到一些障碍,尤其是1984—1985年后,随着超常规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市场的性质也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图书业的长期发展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现有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12.
马立 《出版广角》2015,(9):90-91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图书出版逐渐进入繁荣阶段.旅游图书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正式进入图书市场,尽管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营销手段上也日益多样化,旅游图书市场逐渐成熟.本文对当前旅游图书出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德国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回顾 德国图书的传入、译介、出版始于明代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德国图书传人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军事图书,即以军事为题材的各类书籍,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军队出版社建立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图书的出版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到现在,军队的出版社已发展到22家,出书品种、数量增多,质量也明显提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军事图书的出版更是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据统计,全国561家出版社中就有100多家安排军事图书约250多种。经过调整,仍然有200余种。军事图书,不仅军队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和介绍我国历史上及现代少数民族的图书,也就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1979年至今的十余年间,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的图书的出版,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前几十年的总和。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91年10月,全国共出版这类图书约一千多种。民族史著作的出版1900年到1949年为90多种,1949年到1979年为60多种,而1979年至今已达400多种。出版民族图书一般印数都较少,出版社是要赔钱的。这些年来,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出版社如内蒙古人民、新疆人民、广西人民、西藏人民、宁夏人民、青海人民等出版社以及中央、各省(区)的民族出版社、民族院校出版社都为出版民族图书作出了贡献。其中有些出版社尚能得到地方财政的一些补贴,有些出版社则完全是自负盈亏。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不少并不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内地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民族图书,如四川人民、上海人民、上海文艺、吉林教育、陕西人民、辽宁人民、浙江少儿等出版社。其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吉林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库》,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彩绘本中国民间故事》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丛书、套书。  相似文献   

16.
图书出版史显示出图书出版是朝着内容优质、内容表现形式优美、载体优良、传播便利的方向发展的。图书出版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图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图书的长久存在性,但是数字出版改变了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和传播方式,使数字图书可以实现“图文音像并茂”,并通过网络传播。图书的社会需求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是中国改变出版业现状、应对WTO的积极措施。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和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图书出版经纪人的措施以及加入WTO后中国图书出版经纪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图书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什么是图书,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合适的定义。研究图书的本质属性,明确图书的特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图书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明确了,图书的定义就容易概括,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掌握图书出版的客观规律,来因势利导地制订图书出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促进图书出版工业的发展。图书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当我们对图书出版历史和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书刊进行了科学分析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图书是一种有形的具有一定尺寸、一定厚度的用某些可见、可触及、可听到的符  相似文献   

19.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出版作为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历经数千年,能与社会进步同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版人始终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升出版业水平,服务社会进步.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中国早期的图书以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为载体,正是这些早期的图书,可以使我们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可以使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文化繁荣景象.这些重要图书,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和社会发展.汉唐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与图书出版息息相关.重视文化教育、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宋、元、明、清都留下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和印刷术两项源于出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出版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