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亚丽 《考试周刊》2010,(44):14-15
英语教师首先是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他又是一个语言教师.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他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英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有关的外国语言、文化、文学的修养和造诣。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任何语言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是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农村英语文化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农村英语教学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农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这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新世纪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任何语言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是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农村英语文化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农村英语教学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农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这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新世纪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渗透着对该国文化的学习;同时,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中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中英语的学习应该将文化与语言有效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秀军 《教书育人》2012,(19):44-45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和应试教育做法之不利影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即三个整合和一个集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能动性的整合 ;英语语言与其文化思维的整合 ;体现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整合 ;将毕业论文作为学生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及创造潜力的总集成与再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英语第二课堂中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刘宝英 《陕西教育》2008,(11):46-47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它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求外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还应该讲授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迅猛增加。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言从深层次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要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学习该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影响交际,教师必须具备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杨玲玲 《考试周刊》2012,(25):87-8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它的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本文通过一则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渗透英语语言文化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创新教育是通过语文的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观和新型人才观,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努力从“知识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主要的文化科目。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品质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3.
Much of teacher knowledge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 has focused on Western views of teacher knowledge. By reporting on a case study of an immigra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astern view of teacher knowledge, and illustrates how knowledge and identity are entwined. The study found that an immigrant teacher's awareness of her identity and her cultural heritag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shaping her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re cross-cultural studies be undertaken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华文教育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缅甸华文教育领域汉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以汉语母语者为主,接受过汉语培训的学生少;汉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学方法教授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我们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教学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缅汉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译晗 《科教导刊》2021,(2):140-141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特点,通过文献查阅、实践调查等方式探究传统历史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历史文化应用的现状分析与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编制教材、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时间活动和教师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负有语言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语感是维系这二者的纽带,它能够直觉、准确地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雕琢一个人的语感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思想和道德情操。它是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独具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华裔学生而言汉语既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他们的母语。华裔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心理形成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华文教育与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华文教育的文化导入也就具有了一些自己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文化导入的关键期问题上,华文教育的文化关键期应先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教学形式,新时期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推进,汉语教师在培养上亟需改革.库玛(Kumaravadivelu,B.)教授作为当代世界知名的第二语言教学专家,语言教学"后方法"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语言教学思想具有时代性特点.结合新疆汉语教师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认为库玛教授语言教学思想在教师角色新定位、突破对教学法的传统认识和语言教学策略的宏观构建上,对新疆汉语教师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可以结合新疆汉语教师培养实际进行借鉴,以期为汉语教师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research on language teacher identity as releva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language teacher self-identification has an impact on their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self-ident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effects on their actual teaching vision and practice of 16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o South Asians in Hong Kong. Data collected from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s demonstrate that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negotiate with South Asian learners and construct their teaching in ways that enable them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y see themselves as linguistic torchbearers and cultural transmitters while acquiring a strong feeling of success professionally. This research implies that teacher identity is a kind of pedagogy through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can reproduce or counteract hegemonic discourses and ideologies that oppress South Asians as non-native language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汉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展开合作教学,加强文化背景的导入,以期从整体上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