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道即探求人的根本、人性,教育中体现对人的关爱与发展的责任,教育本身便是人道的体现。“教育产业化”主张把学校当成企业,办学校就像办企业一样,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教育产业化”视域中的受教育对象的被限制性,违背了教育中的人道。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技术》2013,(7):I0002-I0002
湖南省武潭镇中心学校涵盖学校19所,在校学生6586人,在编在岗教师348人,有市、县骨干教师12人。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模范教工之家”、“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县“校本教研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着力推进现代教禽技术“班班通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方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讨论问题必须在所使用概念的同一涵义下进行 ,否则这种讨论将失去意义 ,问题也难以争论明白。分析和理解“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这两个概念 ,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涵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这里所使用的“教育”一词是狭义的 ,即学校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 ,它仅指学校中育人的活动 ,而不包括学校后勤、校办工厂、高校办的高新技术公司等非本质、非主体的附属成分。这些附属成分都只是为学校教育服务或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边缘产业 ,并不具有学校教育的属性 ,不是学校教育活动本身 ,而是教育部门办的其他产业。“产业”是个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人的养成活动,其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人生。作为教育的一种空间形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主题时,实际上指涉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美好期许。教育关涉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为己之学的活动。我们期待着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使得自己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更好的状态,显现出生命的应有气象和本真样态,达至生命的妥帖地安顿。而在现实中,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的培养,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不满和抱怨。为此,对于教育中人的培养问题,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学校教育的现实欲求日渐提升,回到学校教育自身,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谷岐 《职业技术》2006,(17):55-55
在日本,人的一生要作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贯穿于所有学校教育的全程,把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衔接起来。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其要义,根据日本学者的论述可归纳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  相似文献   

7.
“生活·实践”教育是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基于生活、生命、实践的新教育思想。本文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绿色高分数的素质目标、“六合一”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合育”教育机制、重视意商等方面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接着从“三备三研”“高效课堂”“双课程体系”“双师制”“学导合作单”“自主学习体系”“弹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简单要素是学生、课程和教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学校教育的“个性”解构为“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什么人培养”. 一、培养什么人,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问题. 目前,这方面存在偏离,偏离将导致学校教育错误的个性.需要从现象中厘清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四川教育》2005,(11):F0002-F0002
南部县南隆镇第二小学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基础素质为己任,根据自身资源,选取了“从艺术教育突破,促学生全面发展”的技术路线,将艺术教育贯穿学校工作始终,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贯穿培养人才始终,为了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最基本的艺术教育,他们以班级为活动单位,开展了合唱节、器乐艺术节、书法美术节以及朗读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达到了“以艺促美、以美养德、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并成为教育部“21世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题。但这与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压抑人性,压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因素及其效用是极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突出地表现在日下盛行的教育考核评比体系上。反思教育考核评比操作中的问题,克服追求教育“GDP”而导致的教育过程的“去人化”、“材料化”倾向,对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教育的创新 在本文中环境教育是指利用环境来进行教育,而不是指关于环境保护的那类教育。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和学校形象设计”的研究中,深深感到我们今天已经在进行着环境教育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充分认识到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的机制,从而确立环境与人和谐统一,借以启发人、陶冶人、激励人,依靠人的内部自然去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的路向。这是创造具有高品位和高风格的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关键。 环境育人,古已有之,今天也有许多的人作了研究。比如说“孟母三迁”、“狼孩的研究”等,这些古代故事或近人的研究,都指向一个事实,这就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学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历史主体基本观点构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对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论原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特殊地方.其管理对象的主体是“人”。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原有管理中单靠制度管理的做法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还要树立人本观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关心学校师生,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应按照教育发展规律.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推动学校的制度建设向人本管理转化.使学校制度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性教育与教育人性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世纪的德育改革具有人性化走向。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相连。由此应该认为 ,包括德育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在过去十分强调“科学化”的基础上 ,要将“人性化”的教育目标充实进去 ;针对“应试教育”过度“科学化”而导致片面效率化、功利化的弊端 ,倡导教育人性化尤显重要。澳大利亚的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 ,教育要转向“人性化”。从 2 0世纪 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 ,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 ,都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 ,体现了教育关怀人的发展的趋势。显…  相似文献   

16.
从“重点中学”到“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重点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干预的结果。而“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反映的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的地位,社会与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重点学校”向“优质教育品牌学校”转型,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的双重属性研究高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属性有一个传统的看法:“教育是上层建筑,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是对的,但因此也在有些人中产生了误解,认为教育是“消费性的事业”,只能靠国家投入,看不见实际的产出,“一工交,二财贸,有了剩钱办文教”。有些地方想等经济大大上去了再办教育。有的部门把学校和机关归在一类,在精简机关  相似文献   

18.
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需要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价值,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价值是事物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并且可能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以“价值”的眼光看待学校教育,则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1.从时间维度看,学校教育具有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如果将人的生命视为一段段碎片相连时,我们就会关注于断裂性的“现在”———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勾勒,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了一个“参考系”,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许多新的切入点。本刊“实效德育”栏目为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的开展,从活动开初就跟踪调查并组织撰写了一批稿件,推出这些学校和教育部门创造的新鲜经验,以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本次推出的稿件,既有学校案例,又有县域案例,从点到面,立体交叉,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1)讲“八荣八耻”,要敢于拿典型事件开刀,由此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为帮助干部和教师正确树立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找到探索成功教育的新路标;(2)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良社会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践行正确荣辱观;(3)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通过日常思想行为的引导和矫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知荣明耻,给德育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4)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班主任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丰富学校管理内容,促进学校发展;(5)县教育网、校园网、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墙报等多种媒介一起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同时运转,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重点带动之后将有新一轮的整体推进,我们热切地期望着。  相似文献   

20.
“老师用麦克风讲课,学生用望远镜看黑板。”这类关于“大班额”现象的报道屡见报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这一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国内初中最大班额”学校河南省上蔡县第二中学的平均班额为120人,最大班额高达16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