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9)
【活动理念】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极易受外界影响,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对生命所蕴涵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为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珍贵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结合四川地震后所形成的心理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训练方法,被引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社会关怀,追寻生命的价值。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也有利于和谐高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涵义、内容、特点的分析和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的介绍,分析了两者在实践中结合的可能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马九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7-8
本文从原则性方法、具体操作方式、方法运用的艺术和技巧三个层面阐述了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这个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重要方法。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包括:教师自我敞开,做到生命在场;全面深入理解学生的生命困顿和生命状态,并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生命成长中的预防教育法;反馈法。 相似文献
5.
宗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3):16-18
[设计理念] 将团体辅导应用于教师群体,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进而更好地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相似文献
6.
7.
8.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团体辅导效果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晓青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41-45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10人,对实验组进行以生命观为主题的团体辅导,以修订后的《生活目的测试》(PIL)量表为评估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并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试,以探讨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结果显示"PIL总分"、"生命热诚"、"自主感"、"对未来期待"4个因子立即性辅导效果显著,"PIL总分"、"生命热诚"、"对未来期待"3个因子持续性辅导效果显著。团体辅导使大学生对生命有了一些全新的感悟,生命观变得更加积极。对团体辅导的方案以及活动安排上的优化可以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10.
吴九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4):22-24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高中一年级是学生高中生活的开始,面对很多新的挑战。这时如果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会起到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成生成长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已然众所周知,本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就是让在校大学生意识到如何去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通过五次团体辅导活动,让个体感受到并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打开潜意识通道,跟随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客观地看待周边的人、事、物,达到自我和谐状态,从而更健康生活.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使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对活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成员反馈良好,此次活动设计有可借鉴之处,理念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邹小婷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9):63-64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缺失,其造成的危害不仅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为了克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珍惜生命、顺应生命成长规律以及培养健全幼儿精神生命,应成为幼儿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梁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44-45
【活动理念】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每一场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也就越大。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当前,全民战“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次危机中汲取能量,挖掘资源,探索自我完善的方向,形成乐观积极的人格特质,打造应对将来困境与危机的心理资本。这满足了当下高中生自我认知与探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中学时代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个体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时期。但在现实学业高强度的压力下,部分初中生呈现出的状态是无聊、无所谓、无意义和无动力。其实,此类问题的出现与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班级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调适能力,以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心理辅导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潘家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