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旗渠精神60余年传承弘扬传播是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一个缩影。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传播历经四个阶段,即奠定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恢复展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时俱进(21世纪初)、繁荣发展(十八大以来)等。红旗渠精神弘扬传播经过60余年发展,相关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产出、红旗渠精神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播途径愈加信息化现代化,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在新时代仍具有深刻的价值。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加强线上线下的传播力度,提高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将红旗渠精神自觉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旅游与文化交流息息相关,而且旅游景区就是其中的文化传播基地。"人造天河"红旗渠因其独特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意蕴成为河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本文基于文化认同的角度透视红旗渠景区的文化传播契机以及文化传播策略,目的在于提升红旗渠景区的文化传播效果和旅游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红旗渠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意蕴和当代价值,将红旗渠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对红旗渠精神形成认知,培育认同,实现践行,切实做到以为了人民涵养初心使命,以实事求是指引求真务实,以敢想敢干激励改革创新,以无私奉献锻炼意志品质,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书写魅力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价值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应该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想认同和实践参与,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深入研究和诠释革命精神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资政育人具有重要意义。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文化的精神标识。在新时代,如何诠释红旗渠精神,就要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从社会主义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从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基本任务的要求进行现代性诠释,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资源是特定时代留下的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必须悉心呵护、倍加珍惜。当前在安阳,弘扬红旗渠精神、主打红旗渠品牌虽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使红旗渠从具象资源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无形资产,但一些借助红旗渠名气的无序商业开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红旗渠的历史空间、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类似红旗渠资源的开发具有短视性,是对红旗渠精神的破坏。在当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其作用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8.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红旗渠精神是创造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曲折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精神.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从党的百年奋斗史视角认真审思林州人民为什么能够创造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为什么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回答了什么问题,红旗渠精神有着怎样的实践启示,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反腐是世界清廉国家和地区反腐成功的普遍经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国,长期以来却忽视了文化反腐的力量。红旗渠精神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红色资源和民族精神,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持续的发扬和传承,尤其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挂牌和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的成立给红旗渠精神的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红旗渠精神与廉政文化两者在核心理念、实践目的、制度保障和环境载体四个方面都存在着高度契合。在新时期通过干部践行、立法保障、氛围塑造和深入传播等手段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的防腐拒腐能力有着非常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旗渠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的实践成果和智慧结晶。现如今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种伟大精神,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坚毅品格,也被赋予了更加深重的精神使命、文化使命。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解读、研究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其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更有利于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需要一种精神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在传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命题。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在对工匠精神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长效传播机制的构建策略,即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媒体”“效果评价”“传播环境”等要素入手,构建规范合理的传播秩序,促进“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旗渠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创业;红旗渠精神激励我们勇于与时俱进;红旗渠精神鞭策我们求真务实;红旗渠精神陶冶我们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教育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4.
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后考察红旗渠,并给予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高度评价。新时代,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修渠历史需要铭记;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色基因需要传承;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勇担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林县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不断奋斗创造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以梳理红旗渠精神的文化赓续、探究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蕴、发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基点,拓展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路径,以期在新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意蕴与价值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体现。新时代,诠释好红旗渠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需要从党的初心和使命、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革命老区父老乡亲生活境况四个维度进行,践行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内在动力,服务老区群众。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林县人民为改变恶劣生存环境,在太行山上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唱响新中国水利史上一曲经典战歌.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研究主要是依赖于文献资料,从红旗渠建设者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未受到足够重视.随着修渠人年龄的增长,历史记忆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口述史在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价值愈加珍贵.  相似文献   

18.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林县人民建设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精神写照,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体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在价值,彰显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也影响着双创教育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改革导向,研究分析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双创教育的时代价值,对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省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涌现的高贵品质,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值得每一个少年儿童学习和传承.少先队是践行红旗渠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少年儿童血液的最佳组织.文章分析了少先队践行红旗渠精神的优势,并提出通过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心有榜样、讲解宣传、身体力行五个践行红旗渠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传播的过程中,改变或强化受教育者的态度,真正做到“入耳入脑”,转化为个体的实际行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高校应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传播的说服模式,以促进学生从认知产生认同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