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青少年人际和谐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压力问卷为工具,以广州市和惠州市1003名青少年学生为对象,探讨青少年人际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人际和谐总体情况良好;青少年人际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显著相关,人际和谐、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人际和谐与心理弹性间其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简式POMS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四所初级中学的62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青少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预测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在该路径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为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依恋与冒险行为的关系,考察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对2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冒险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尊皆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冒险行为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同伴依恋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依恋回避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在依恋焦虑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与人际适应之间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贵州省、山东省3所高职院校7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伴侣低头量表、青少年人际适应量表、友谊满意度量表、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际适应与友谊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13,P<0.01),与孤独感(r=-0.56,P<0.01)和同伴低头行为(r=-0.13,P<0.01)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在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对人际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友谊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0%,28.57%,21.43%。结论:同伴低头行为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还能通过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母亲心理控制和青少年外化问题的关系,以及青少年情感自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母亲心理控制问卷、青少年情感自主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和青少年违纪行为自评问卷对33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化问题与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情感自主呈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情感自主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子关系对母亲心理控制与情感自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效能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121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2)应对效能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存在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结论:应对效能可以有效地部分阻抗、中介和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对人际适应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量表、人际适应问卷,对566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采用分层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谦虚人格特质、积极心理资本和亲社会倾向之间呈两两正相关,谦虚人格特质、积极心理资本分别对青少年亲社会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在青少年谦虚人格特质对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谦虚人格特质既直接影响人际适应,又通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人际适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粤东地区613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重点探讨了青少年感知到的家庭经济困难与其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学业成就、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是否具有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家庭经济困难与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则呈显著正相关。(2)应对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不利影响,起到风险补偿效应。(3)应对效能在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应对效能可以缓冲经济困难对青少年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的促进效应,支持压力缓冲假设。因此,应对效能在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同时具有补偿、中介和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尊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自尊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对选取的260名大学生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Ⅱ)中文版、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学业拖延评估量表(PAS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心理资本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学业拖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总分与学业拖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家庭功能对学业拖延行为具有重要的直接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这一预测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有关结果对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干预有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918名深圳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高相关。它与生活满意度、正向情绪之间显著负相关,与负向情绪之间显著正相关;(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之间显著负相关;(3)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编制成册的量表和问卷对300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负相关(p<0.05),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未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人际疏离感、自我和谐与自恋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问卷中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以及自恋人格问卷对34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只在地区上产生显著差异,自恋水平在年级与地区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人际疏离感、自恋和自我和谐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我和谐在大学生人际疏离感与自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季梦雨 《科教导刊》2024,(4):135-138
目的: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不仅能直接预测自我分化,还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我分化。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和自我分化两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成人依恋和自我分化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弹性、敌意归因与运动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67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心理弹性与敌意归因、运动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敌意归因与运动攻击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2)心理弹性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敌意归因在两者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手机时代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获得感的关系,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手机冷落行为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中文版和获得感问卷对3 104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生活事件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获得感;(2)公正世界信念在生活事件与获得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冷落行为在“生活事件→公正世界信念→获得感”这一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公正世界信念→获得感”)和直接路径上(“生活事件→获得感”)起调节作用。简而言之,生活事件与获得感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生活事件与获得感的关系及其个体差异,为提升青少年的获得感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检验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对郑州市3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同伴依恋、世故性以及行为情绪问题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6%.结论:同伴依恋、世故性及行为情绪问题间的关系密切,世故性通过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对数所高校240名大四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注意稳定性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随机选取75名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儿童青少年版情绪调节问卷和数字划消测验分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认知重评及注意稳定性三个变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认知重评、注意稳定性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在心理弹性和注意稳定性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认知重评对注意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提升其心理弹性和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来实现对留守儿童注意稳定性的促进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