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比,该你登台了!”拟人呷了一口茶,提醒道。“哦!”排比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有板有眼地吟诵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你念的不是朱自清爷爷《春》中的一组句子吗?”一旁的对偶问。拟人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2.
“苦啊、闷啊、烦啊、累啊……”“我是一条缺氧的鱼……”小优的排比词终于在我的话出口以后戛然而止,开始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你……”“是的,我是一条缺氧的鱼!”  相似文献   

3.
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是那样带“劲”,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排比。师: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型。师: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指导生再读)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句间排比型。师: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  相似文献   

4.
“排比”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特别是在政论性的文体中,由于排比句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说理更加充分。汉语中的“排比”可以分为并列排比和层递排比(有的语法家将层递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辞格)。其功能也不尽相同。《汉英词典》将“排比”一词译为  相似文献   

5.
对偶似乎有点等不及了,排比刚一退场,它就站到了大家面前。他挤了挤眼睛,故意卖了个关子说:“我与你们捉迷藏,看谁能马上找到我!”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马说》被选编于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编者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是这样解释的:“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之,无意义。”对于这一解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从修辞上来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前后文是这样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很显然,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特点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和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也就是说,这一排比句中的三个分句,应该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前两句都是…  相似文献   

7.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排比是演说中英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在演说中,演说者为了使演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召力,往往不是只使用排比这种单一的修辞格,而是将排比与其他修辞格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笔者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英语排比与“首语反复”、“结语反复”和“首语结语反复”,以及“对照”、“层递”和“回环”等修辞格混合使用时在演说中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面向生活、面向热点、有的放矢的政论文。它能为青年人化解“苦恼”,指点迷津,实在得益于水到渠成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王国一年一度的“最佳家族”评选活动揭晓了:标点符号家族落选,修辞家族获胜。“夸张”一步踏上台,因为它的步子比如来佛的手掌还长“。亲爱的朋友们,我的嗓门大,一说话,地球也要抖几抖,大家不要认为我不礼貌。我在这儿长话短说,有‘最佳家族’在,我们修辞家族就将年年拿奖!”最活跃“的拟人”上了台“:别看我年纪小,我与人类最亲近,你们别看我成天说说笑笑,其实,我是在使这个世界更加活跃、美好!”漂亮“的比喻”姑娘落落大方地登上台,她的笑脸犹如一朵盛开的百合花“:我要和兄弟姐妹们一道,把家族美好的明天创造!”“排比”也上了台“…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寓言     
三段排比的程式,易入俗套,但是,本文以“因为生存,所以休息”将其收束,从而做到了“形散而神聚”。此文还需要升格,一种升格的措施是:注重排比程式的逻辑顺序,“蚂蚁”不居“第二”,以免“未升反降”;排比程式“因为创造,所以休息”中的“创造”二字很妙,可还要在前面的描述中安排植根点。还有一种升格措施是:从三段排比程式中选择其一展开写——或凸显“因为活力,所以休息”,或凸显“因为食物,所以休息”,或凸显“因为创造,所以休息”。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心境     
这是一篇以“心境”为话题的作。作先用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阐释了“美丽的心境”,并指出美丽的心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拥有”。简明概括,蕴含哲理。中间“拥有孤独……”、“拥有豁达……”、“拥有缠绵……”这三个排比段,从不同侧面写出了作对心境的理解,叙述、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表达出了一种“美丽的心境”。结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由博反约”话整理任小文江苏梁丰高级中学(215600)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之。”意即广博地学习,详尽地研究,然后概括出简单的道理。这“由博反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整理过程,即利用分类、排比,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搏大精深,不仅通篇充满着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而且在语言风格上,一方面运用消极修辞,明显地体现了公文语言对逻辑思维的倚重,达到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1](P54)的极致;另一方面又运用对偶、排比、叠用等积极修辞,将公文语言内蕴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公文写作的充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一、巧用修辞手法。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写《秋天的校园》中的“菊花”:“秋风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脑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摇晃着,还不时悄悄地把头伸进我们的教室里,好奇地欣赏着这几十双求知的小眼睛,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段巧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与景融为一体, 多么形象有趣啊! 二、巧用俗语。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有的同志把紧连着的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对称语句也称做排比,那是不妥当的。 (二)排比有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由于连续说出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连串语句,因此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修辞方法,《考试说明》规定只考查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不考概念本身,而是要求考生:一、会辨认句子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二、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这些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恰当,并且能够辨别其优劣高低。三、能够按照规定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7题,要求考生根据具体的语境,①填写比喻句,与前后的“五十年像……”构成排比。②填写规定的句式“有……也有……”,与比喻句合理地构成一个整体。③所填写的句子能与“长沙……”、“画卷……”、“史诗……”构成排比。  相似文献   

17.
当不少考生参加考试时不假思索地选择写作记叙,去“讲述”微笑故事的时候,这位小作独具匠心地“议论”着微笑的魅力,体不落熟套,也是创新。三则论据,分别从他人和自我的角度阐述了微笑的魅力。开篇与结尾的字,或用排比,或用比喻,句式整齐;语言美不胜收;中间的论述部分,名言恰如其分,论据信手拈来,观点更是水到渠成。[编按]  相似文献   

18.
首句用“趣”字领起全文,行文从“稚”的角度写“趣”;而这“稚”字又是从首段“小时候”而来。在短文中用排比段,本是大忌;但是,各个排比段有相同的意——“童稚者之趣”。  相似文献   

19.
修辞园里的孩子们平时看电视时,尽拣广告看。这不,他们又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还说着话——排比弟弟指指自己的鼻子:“嘿,这用的是我!”“有这么快吗?”夸张弟弟说,“这是在用我呀!真有趣,半分钟不到,电视里那小孩子和他爸爸就跑进卫生间三次呢,可一眨限, 身体就棒起来啦,哈哈哈哈……”  相似文献   

20.
远离依靠     
徐斌 《新读写》2011,(12):19-19
文章以对仗工整的排比开始,点名“远离依靠”的意义乃至意趣,语言铿锵有力,挪地有声。接着,谈佛门弟子的禅悟,谈勾践卧薪尝胆,谈苏轼的被放逐,谈爱迪生、诺贝尔、贝多芬面对人生种种磨难后成就人生,在类比中说明挫折使人成长,勇于面对挫折,“远离依靠”才是真的勇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