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一支党的新闻队伍中国共产党的新闻队伍的建立和壮大,应该说是始自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包括广播电台)的全班人马——编辑部、工厂和发行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不但竭尽全力办好当时的报纸、通讯社和广播,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人员陆续奔赴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新闻战线的奠基人、创业者,直到今天,新闻界的一些领导人,还是当年的“老解放”。源远流长,这支队伍的建设,博古和他领导的编委会是花了大量心血的。  相似文献   

2.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但对他新闻生涯与新闻宣传活动背后的理念追求的研究较为缺乏.考察他的革命生涯可以发现,他的一生始终与新闻宣传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是他各个时期革命工作的重要关注点与着力点.其一生中,既存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参与、利用、重视、支持和兼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之情况,也...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秦邦宪(即博古)是一位知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五年,和王明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曾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然而,博古同志同王明不一样:王明不思悔改,顽固到底,走向人民的反面;博古同志能改正错误,在他生平最后五年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古早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年留苏返国,出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干事,曾编辑《劳动报》、《工人小报》。这是他从事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始。抗战初期,党中央为适应当时斗争形势,以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决定在延安创办《解放日报》,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萧笛时下提起《啼笑因缘》,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张恨水办报纸、当记者,知道的人恐怕就未必多了。其实写小说在张恨水说来只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48年退职,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三十年...  相似文献   

5.
秋瑾(1879—1907),字卿,号竞雄,浙江绍兴人。1904年,秋瑾东渡后,在留日爱旧青年之中组织“演说练习会”,并创办《白话》杂志,着力宣传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思想。《演说的好处》、《警告我同胞》、《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都是讲演后再刊载于《白话》杂志的。因此,均保留了演说时反复论辩,气势纵横;饱和血泪,热情洋溢;明白晓畅,深入浅出的口语特点,堪称中国近代白话文的典范之作和时政刊物的优秀社评。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初涉新闻界是在1933年到1934年前后。他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给报刊投稿,最初是为了补贴半工半读的生活;以后他参加抗日学生慰问团和后援会的社会活动,也常给报馆写稿,报道有关的情况,借以做救亡宣传工作。此时的范长江经过数年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磨炼,已比过去成熟多了。他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做人准则,使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水准。信手翻阅他这一时期的校园通讯,即可见其思路之清晰和文笔之畅达。他写人物,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漫画人像,形神兼备,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8.
前《大公报》记者顾建平(1908—1982),致力于新闻事业50年,度过了很不平凡的一生。突出的事迹有四项:(一)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在“孤岛”编印地下油印小报,宣传鼓动抗日,历时两年;(二)1941年和1943年,在云南省“无报区”,参与两种日报的刨办工作;(三)1949年重庆市解放前夕,他在《大公报》用假电头发表延安广播电台广播的战讯。他还被国民党逮捕,投入中美合作所的“白  相似文献   

9.
春天的东京,绯寒樱正红,我们采访了新加坡著名记者和政论家卓南生博士。卓先生1942年生于新加坡。早年在新加坡华中及南洋大学读书,1966年留学日本。他是第一个获得日本立教大学社会学研究院的新闻学博士,也是首位被聘为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教授的外籍学者。从负笈日本至今20余年里,他发表了百万字以上的日本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望着摆放在案头的总理遗像,他那亲切和蔼的音容笑貌尽现眼前,不禁浮想联朗,引起久久的思念。 很早就听到了“周恩来”的名字,还在斯诺等人的著作中读到过他那饶富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第一次看见周恩来,则是1937年9月27日在太原,他到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编辑,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我的新闻生涯》是一本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多层次阅读意义的书,全书共分三册,作者都是近年来评定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即  相似文献   

12.
13.
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报纸评论作家。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新闻思想、新闻实践,以其优秀思想和品格昭示后人,“张季鸾研究会”于1994年1月20日在陕西省首府西安宣告成立。本文作者王俊春是张先生的同乡和学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张季鸾研究会”顾问。本文是王俊春先生在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于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刚进城的<人民日报>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胜利喜悦中.今天重温当时报纸,仍被那种率真、热情洋溢的喜悦所感染.1950年1月至1952年6月,范长江在人民日报社社长的位置上度过了他新闻生涯的最后两年.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还算新闻界文学界的“名角”,还演出过几出精彩的“大戏”,那“童子功”是在北大荒的风雪中炼就的。在行将退出“舞台”的时候,我想起那最初的亮相虽然有些幼稚和青涩,但却是我人生最亮丽的风景。那也是我们一代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王彪 《湖南档案》2010,(7):40-41
说到博古,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知道他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却很少知道遵义会议后,他旗帜鲜明地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先后与张国焘分裂主义和王明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多次参与国共两党谈判,在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古创办党的喉舌《解放日报》,培养了一支新型的新闻队伍,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征途中的三件事足以表现这位年轻领导者坚定坚强的党性。  相似文献   

17.
未名 《新闻天地》2004,(2):25-26
一个患有先天性小脑萎缩的男人,一个因发育不良身形瘦小如孩童的男人,一个因心脏病常常昏倒在街头的男人,一个先天性高度远视散光而一度不得不扶着墙走路的男人,一个患有帕金森症,连吃饭都会抖掉筷子的男人,一个想从文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男人,一个想从事体力劳动却因工伤切断手腕,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  相似文献   

18.
傅魁文 《新闻界》2001,(4):38-38,40
岁月如流水。1967年10月,我从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西部山区做公社报道员(乡土记者),一年后调到《阜新日报》做记者,1985年10月,应聘到珠海特区报,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迄今已有34个年头了。漫长的34年记者生涯,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体察到炎凉世态、民众所想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拳拳之心。回首纵观,感到有三种意识像三个时期的里程标记令我难于忘怀,它们是忧患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导向意识。一、 忧患意识使我敢于为民执言1970年至1985年,整整15年,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国家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转变期。经…  相似文献   

19.
许文 《今传媒》2006,(5):38
我是一个从事报刊工作几十年的老编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让我担负几份报纸的阅评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做这项工作已有不少年了。这些年来,我没有一天不读报,而且比在岗时读得更仔细更认真。我感觉阅评报纸确实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兴趣的工作,不只是协助  相似文献   

20.
陈布雷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官桥良七房(今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的一家书香门第。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他进入政治舞台是从办报开始的。 1911年前后,陈布雷在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就学时,休假日常往上海,借住其堂兄陈屹怀任社长的《天铎报》社。有一年年初春,恰逢《天铎报》编辑戴季陶结婚请假,叫陈布雷代编报纸。陈布雷于是每日撰短论两则,间亦代撰论说。1911年秋,陈布雷从浙江高等学堂文法科正科毕业,正式进入《天铎报》社。于是每天撰短评两则,每十天撰写社论三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