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嫩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如何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实现嫩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通过提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阐述了可持续治水的具体方案,并且提出了开发利用好嫩江沿线水利水库的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2.
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夏季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缪驰远  魏欣  孙雷  徐霞 《资源科学》2007,29(6):25-31
文章基于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的夏季降雨资料,分析了夏季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并选用Morlet小波对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嫩江、哈尔滨近48年来夏季降雨量均成正态分布,且均有增加的趋势,变异等级为中级;②通过诊断发现嫩江和哈尔滨夏季降雨均可分为3个时间段:嫩江1954年~1967年为偏干年阶段,1970年~1978年为偏干阶段,1978年~1998年为偏湿阶段;而哈尔滨1954年~1966年为干湿交替变化的波动阶段,1967年~1980年为偏干阶段,1981年~1997年为偏湿阶段;③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量近48年来均出现突变特征,且突变点均出现在1979年;④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存在的尺度周期变化规律约为29~38年,且该尺度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能量最强,具有全域性,嫩江近年来夏季降雨存在约19~30年周期变化规律,其能量值较大,周期性较强,并且与哈尔滨29年~38年尺度一致,具有随时间推移能量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嫩江流域径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东霞  章光新  冯夏清 《资源科学》2009,31(9):1592-1598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陆地水文循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50年来,嫩江流域径流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变异性,并带来一系列突出的水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嫩江、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水文站1956年~2006年51a的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对嫩江流域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8a、20a、45a多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且以45a尺度的年代周期信号最强,表明45a尺度的年代周期变化最为明显;嫩江、江桥气象站的降水周期与上述径流资料基本一致,说明降水的变化是流域径流演变过程的重要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管理》2006,8(5):F0002
嫩江地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嫩江地铁)是黑龙江省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所辖铁路南接国铁嫩江站,向北至黑河金水矿区,延展里程190.04公里,营运里程176公里,1989年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航道局对黑龙江上游、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四江洪水预报和枯水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江河湖泊普遍都受到了污染,有的甚至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我国本已严重缺乏的淡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嫩江是全国七大江河水系污染比较轻的一条河流,保护好嫩江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主要水域,包括嫩江干流丹岱至河口江段及其右岸附属水域和第二松花江干流前郭、扶余江段及其附属水域(以下简称为两江水域)。该水域天然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渔业生产发达,是黑龙江流域淡水鱼最重要的集中产区之一,其中吉林省部分历年天然捕捞量占全省同类产量的70—80%。 嫩江干流下游江段历年捕捞量占整个嫩江流域的65%—75%,最高年份达83%;第二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嫩江上游呼盟流域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降水径流、水土流失引起流域经常发生旱、涝、风、雹灾害,特别是下游洪水灾害危害及防治提出建设的成因,所以论述了建设嫩江上游呼盟流域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航道局对黑龙江上游、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四江洪水预报和枯水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所在区域嫩江河道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和演变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为该工程防洪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瑟瑟的秋风过早的来到了我国东北边陲小城——嫩江。当记者一行两人在凌晨的清冷中走出车站时,一个朴实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握手寒暄之后,才知道他就是2005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闻名于我国地方铁路行业的标兵人物——嫩江地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华。  相似文献   

12.
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工作中离不开水质监测,在具体的水质监测工作中应该减少技术的应用错误应用,以达到对水质监测工作操作性的强化,进而实现水质监测工作整体的提升。本研究以水质监测实际工作为基础,列举了水质监测工作中采样技术、实验室环境、仪器仪表、测试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方面的问题,提供了以水质资源监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希望为水质监测工作做到规范化、全面化和系统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水质检测技术逐渐实现了水质移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紫外光谱水质监测系统等不同类型,在及时、准确掌握水质状态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紫外光谱分析的工作原理入手,阐述了在水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供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水质安全,我国广泛采用的是人工采样监测输配水管网水质,属于事后监督,创新水质管理体系是解决龙头水质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国家水质管理办法的基本规定,通过比对人工和在线检测水质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了原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与人工结合在线自动监测的互动管理模式,实现了实时监测水质变化状况,实践表明:该管理方法对于应对水质事故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国内外在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水质情况实行自动检测,不仅可实现对水质的即时检测和远程测控,还能掌握水源的主要流域的水质状况、调控水质信息和水质污染预警的功能。通过水质自动监测还能解决跨区域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纠纷处理问题、水质检测量制度落实问题。本文现就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及自动检测仪器的发展应用做简要论述,以供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嫩江地区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北部,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适于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各业用地,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副则副,妥善处理各业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本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两年来对嫩江地区土地资源的考察研究结果,本文拟就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方  刘湘南  王平 《资源科学》2005,27(4):140-146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的年变化率递减,面积共减少了5.43×104hm2.湿地宽块数量和斑块规模趋于缩小,最大面积和平均面积分别减少了4.50×104hm2和29 hm2,沼泽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沼泽湿地景观主要与旱地、草地、湖泊、河滩地和盐碱地景观类型之间转化,各时段特征有一定差异.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旱地和草地,面积分别达到4.56×104hm2和6.35×104hm2.湖泊对沼泽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约有3.57×104hm2的湖泊转化为沼泽,占沼泽增加总面积的46%.沼泽湿地的排水围垦和过度放牧等,引起了湿地荒漠化程度加重,旱涝灾害频率加大,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功能下降等环境效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嫩江中下游沼泽景观现状,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聚煤区分布在嫩江断裂以西,包括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为早白垩世聚煤沉积下白垩统扎赉诺尔群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9.
十五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指出:“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今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就如何加强我国的水利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大水灾的主要原因 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大水灾的原因,除了气候异常,降水量过大,降水时间较长等客观原因外,人为的原因主要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森林  相似文献   

20.
水质检测工作事关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有了水质安全作为保障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才会有水资源的基础,有了高品质的水质检测工作水资源才能够有技术和实质的保证。本研究以水质检测工作为中心展开了方法和措施的研讨,在分析加强水质检测工作的价值基础上,提供了水质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水质检测工作中提高准确性的方法,提出了水质检测工作中提升稳定性的措施,希望从技术与细节上为水质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