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比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到"比较新闻学"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课题,探索中可查阅的资料也比较少。文章三个部分分别从比较新闻学定义认识、中美新闻写作倾向以及新闻写作中的"妖魔化"现象着手,来探究中西新闻差异以及我国新闻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大量实例集中讨论了文化误读的消极性———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曲解而造成的消极后果。文章分析了中西新闻学中双向误读的情况 ,认为目前比较新闻学急需梳理中西之间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2,(2):4-5
<正>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打造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我国新闻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实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构建上的突破,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思路非常关键。第一,比较中西新闻学话语体系差异。中国特色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在话语体系上有诸多差异。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特色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西方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  相似文献   

4.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中西比较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着重分析了一个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 ,并提出了从事比较新闻学研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重威 《记者摇篮》2005,(11):52-53
作为比较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研究其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根据这一既定原则.我们可以具体的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中西新闻写作异中存同,且异远远大于同。“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及时。而“异”在中西新闻写作中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就从新闻文体、新闻所用的表达方法。对新闻时效性认识和新闻职能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比较新闻学”虽说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对于它的研究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近几年有许多成果问世。这些成果大都是“中西新闻的比较”,对于我们借鉴西方新闻传播的先进经验,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们基本上是“平行展示、资料整合,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但共同的弱点是辨析稍嫌不足。”大多数的研究只是简单的描述一种新闻传播模式,然后将这种传播模式与另一种传播模式相对照,指出它们的相同与差异,很少深入到表层下面去探讨这些相同与差异的渊源。研究缺乏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把事实看作是新闻的本体,一直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只是“信息”概念出现后我们才“反观”到“事实”概念被作为新闻本体的时代局限性。在我国,把信息看作是新闻的本体只是最近十多年的事。“信息”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概念的出现则是和本世纪4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立和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信息是这“三论”的最基本的概念。在新闻理论领域,随着信息概念的引入,分出了新的学科——传播学,在理论新闻学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系统理论新闻学。在传播学和系统理论新闻学中,信息是新闻  相似文献   

8.
方延明 《现代传播》2007,17(5):35-39
传统新闻学学科体系一般分为史、论、业务,已很难适应新闻传播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在理论新闻学里面提出了概念体系、方法体系、价值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特别在概念体系里面首次提出"元"概念、"衍生"概念、"三元价值"体系等,对推动我国的新闻学学科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新闻学论文的大小标题中。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是在完全不理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陈力丹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经历了启蒙和创立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观念体系上又有相当的差异。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新闻学启蒙者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那么梁启超所讲的“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最恰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11):22-31
政治家办报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新闻学最重要、最富特色的核心概念之一。认识政治家办报,要从德性和战略层次的高度进行衡量与分析。韦伯、毛泽东这两位一西一中的政治学者、政治家都使用过"群众政治家"的概念。对这个概念的发掘,第一次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家办报思想中"政治家"的真正内涵和"高标"要求。韦伯对以新闻工作者为代表的群众政治家的论述启示我们:既要弘扬志业政治家的审慎德性,又要坚持群众政治家的"直接诉求民意认可"的路线。毛泽东也要求,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应该坚守审慎观念和群众性原则。毛泽东新闻思想从本质上看就是政治新闻学思想,这种从政治视角要求的新闻学,以政治家办报思想为代表,具有崭新的德性内涵和方法论意义,集中体现了政治审慎智慧。政治家办报是革命的政治家办报、志业政治家办报,它与其说是新闻学概念,不如说是政治学概念,是田野政治学之一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对新闻学和新闻学科的重要阐述是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批示中,体现出其对新闻、新闻事实、新闻真实、新闻学、新闻学科、新闻教育等基础概念、范畴、观念的深刻认识,对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准确使用"异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论文的标题中.如果作者、编辑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中是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使用的,这就闹笑话了.  相似文献   

14.
常江 《新闻记者》2020,(2):12-20,31
本文以来自三个国家、共84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资料为经验基础,通过扎根理论,尝试对"数字新闻学"成为一种新新闻理论体系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探索。研究认为,数字新闻学在四个方面对传统新闻学体系实现了范式性突破:技术在新闻业态中日趋扮演生态性角色,数字新闻从业者的技工化,基于情感网络的新闻业的成型,价值极化和价值虚无成为新闻业的持续性危机。上述突破使得"数字新闻学"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具有了经验和逻辑基础。本文进而从价值内核、核心概念、研究实践和批判理论四个方面,尝试建构数字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具体维度。  相似文献   

15.
解释学是西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哲学,其既是方法论,又是认识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影响广泛。本文通过阐述解释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于新闻学的重大影响及对新闻学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解释论中提出多种要点,并从解释学对象、解释学立场、解释学原则三个角度去深度解构新闻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科与科学、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两者间既区别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谈起,由此对新闻学的学科定位做出了“有人文关怀的社会科学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学科”的判断.并分别从新闻研究、新闻教育、新闻实践三个方面对以上判断进行了论证,同时又从现阶段这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缺乏看到了当前新闻学学科定位的偏失.最后,本文专门论述了在端正新闻学学科定位,扭转其偏重社会科学身份而忽视人文学科身份等问题上具有代表性价值的新闻史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并通过新闻史自身所面临的研究与教学的超越和转向对学科其他分支和学科整体的发展提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新闻学研究中存在的如何看待“新闻无学论”、如何理解新闻学研究同政治的关系、如何认识新闻学研究同实践的关系、如何在新闻学研究中处理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等几个认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新闻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六期刊出张大卫的《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论回顾了百年来中西比较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读罢颇有感触,本意再从另一个角度对该作出一种回应:就比较传播学的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作点学理层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闻学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体系)有自身的来源渠道:在知识生产主体上,它主要是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体提出的;在客观对象上,它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方式、实践观念的反映和呈现。除此之外,自主概念也来源于对世界各种类型新闻学概念的反思批判、吸收借鉴与改造转化,来源于对其他学科概念的迁移、转换与运用。这些来源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源源不断、与时俱进的自主概念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也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需从“概念”入手。加深对概念建构与阐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理解,对探索中国新闻学概念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具有重要意义。概念史通过研究概念“鞍型期”的意义变化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比较政治学概念分析通过对概念的跨案例适用情况分析,提出跨语境概念建构与分析的路径;实践哲学概念思辨重视概念本体论层面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这三种概念研究理论体现了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独特的概念思维方式,这为当下中国新闻学概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