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硬尾漂即实心尾漂,软尾漂即空心尾漂。经常听到钓友们关于硬尾漂和软尾漂灵敏与迟钝的议论。究竟是硬尾漂灵敏,还是软尾漂灵敏?是否只要是硬尾漂就比软尾漂灵敏;或者只要是软尾漂就比硬尾漂迟钝?造成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很多钓友都认为硬尾漂比软尾漂灵敏。为什么灵敏呢?大家在认识上的分歧小小,争议比较多。我在垂钓中使用硬尾漂的时候不多,认识不深,但看了《中国钓鱼》杂志发表有关文章后,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与钓友们商榷。  相似文献   

3.
姜超 《中国钓鱼》2005,(8):60-60
多钓友在挑选浮漂时,只是把浮漂滚动一下,如果不颤动的就是同心度好,属于好漂,反之就是次品,这样挑漂是十分片面的。挑选一支好的浮漂,首先要根据自己所钓鱼情,选择适合的漂型,最主要的是,仔细挑选漂身和漂尾的漆是否均匀,漂身漆有没有气泡,是否有裂纹,漂尾和漂脚的接口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最后再挑选浮漂的同心度。需要一提的是,独根、多片拼合的孔雀羽浮漂,还有软尾的浮漂,因其加工和自身的原因,很难达到笔直,在挑选这样的浮漂时,可以适当放低对同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吸引人注目”来形容漂尾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实际漂尾也确实是一支漂上最关键的地方。它不但是漂体动作的视屏,更重要的,漂尾还是整个一支漂性能好坏的核心!因为它是保持线组浮力平衡的调节部位。 漂尾有粗有细,有的上下粗细  相似文献   

5.
沙英峰 《中国钓鱼》2006,(12):58-58
台钓漂种类繁多,按漂尾分有长尾、短尾、硬尾、软尾等;按漂脚分有竹脚、碳脚、钢脚和半钢脚等;按制作漂肚的材料分有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软木及吹塑等。什么样的漂好呢?我请教并归纳了一些台钓高手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一支好使的台钓浮漂应该有以下几个优点:吃铅多(浮力大)、灵敏度高(反应快)、示标明显(漂尾彩节醒目)。  相似文献   

6.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毅 《钓鱼》2010,(4):18-19
漂尾的长硬尾设计,可以赋予漂在运动过程中更大的信号搜索空间,同时长硬尾的设计也更影响到浮漂整体重心位置的上移。调低目的情况下,信号的幅度更明显。调高目时得到信号的强度会更多。软尾漂的软尾因为具有浮力,漂的整体重心位置更接近漂身的中段,因此翻身速度快、到位快。  相似文献   

8.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9.
解读调漂     
干任何事都要讲目标,讲条件。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条件是行动的依据。调漂的目标和条件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现在看来,以灵敏与迟钝为目标,使问题复杂化;以漂尾中点为目标(如7目漂尾调3.5目或4目),又使问题简单化。那么,调漂的目标何在?“调”是为了“钓”,调漂的目标全在钓。钓分钓浮和钓底,  相似文献   

10.
近来许多钓友在购买新款达摩漂时,会问到新款的漂尾怎么和以前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1.
张铨 《钓鱼》2006,(20):27-27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  相似文献   

12.
不少老年钓友由于视力越来越差,无论用立漂还是星漂垂钓,看漂都很吃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鱼越来越难钓,钓友们都换上了十米左右的长竿远钓,这对老年视力差者就尤为困难。怎么办呢?那只有在漂上下功夫,将漂尾做得大一点,醒目一点。  相似文献   

13.
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相似文献   

14.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15.
张铨 《中国钓鱼》2007,(3):67-68
调漂难吗?调漂调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应用一点浮力知识,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一、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大多数情况下,调目是在钓鱼之前,钩坠悬浮时漂尾显示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之后,钓鱼之时漂尾  相似文献   

16.
张铨 《钓鱼》2013,(1):22-23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从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文风 《钓鱼》2009,(16):14-15
三、漂尾浮力的实际影响 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对平水和漂尾露出水面一目这两种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平水时受力的准确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8.
春天鱼吃饵不像夏天那样快捷,像鲤鱼、鲫鱼,只是轻轻的用嘴吸饵,表现出的鱼讯很微弱,那么漂的灵敏度就要求更高。首先应选择具有修长的流线型漂体的浮漂,这样的漂可以减少与水之间的黏性阻力。而漂尾应当十分鲜艳,便于观察。浮漂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当鱼摄饵时的拉力改变这种平衡状态,使漂排开水,顶部下沉。从力的角度看,鱼的拉力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9.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0.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