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园林鉴赏例说,教材中作为说明文处理。它不仅让读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还使读者懂得一些园林鉴赏的知识,领悟鉴赏的门径。后者是教学中的难点。 “图画美”的理解容易办到,比如找些苏州各园林的图片、挂图等,实际看一看,学生就会理解。至于理解鉴赏中的层次与景深,没有实际观赏的直接经验,必须想个法子才好。请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36《苏州园林》师: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采用概括性的语言,有时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苏州园林》中有哪些是概括性的语言?哪些是具体生动的语言?请分别用——”和——”在课文中标记出来。生:第二自然段在课文中起总领作用,作者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然后连用四个“讲究”,对这个总特点作出概括说明,并以此作为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纲。师:这是文章中的概括段,请再找找文中概括性的句于。生: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生:苏州园…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编初中课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苏州园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既从大处落笔 ,又从细处描摹 ,以简明朴实而又准确传神的语言再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展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过人的智慧和高雅的艺术情趣。读者通过阅读本文 ,既能了解居标本地位的苏州园林的艺术神韵 ,又能培养审美情趣。笔者在执教该课时 ,根据本课的这种独特的美质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 ,以“了解事物的美”和“品味语言的美”为目标 ,精心设计了一份教案 ,执教后学生反响强烈 ,听课的教师也赞誉…  相似文献   

5.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6.
一、理清篇章结构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  相似文献   

7.
陈文宏 《现代语文》2010,(12):69-69
《苏州园林》的教学内容主要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一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愫。如果把这样血肉丰满的文本内容,理性抽象为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格式化的框架,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到苏州园林典范的艺术之美,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内容选择和建构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教学百问     
问 一些教师在上完《苏州园林》之后总是慨叹说这节课怎么也感觉不到苏州园林的美,更别说感染给学生这种美了。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答 笔者以为,这主要是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没有明确这篇文章的体裁所致。一读题目,就很容易把文章当作了写景抒情的散文。登堂授课,一开场就没有向学生和听课者明确说明这是一篇说明文,这必然会使所有听课者都在观念中作好了听抒情散文的准备。   造成这样的错误的诱导可能跟课文中的一句话有关,即“如在画图中”、“一幅完美的图画”,也可能跟不正确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有关,以为作者这篇文…  相似文献   

9.
刘勰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文心雕龙·熔裁》)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是这样一篇按内容而确定形式,因而结构工整却自然,文采飞扬而严密的优秀说明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怎样将该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与多样严谨的语言特点这两个教学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语感教学“披文以入情”,采用抓文眼来串全文的方法,能将这篇课文重点巧妙地落在实处,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苏州园林》的文眼就是全文出现过十次的“图画”:文章第一次出现的“图画”也就是全文结构上的总说:苏州园林的追求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一、预习导学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和我们八年级13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苏州园林》,尤其是今天还有来自全国的老师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客人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叶圣陶和苏州园林渊源的故事。(略)二、整体感知师:叶圣陶曾经说过:"说明文是说明白的艺术。"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思考:课文总的说明白了什么?能否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表述一下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生:艺术画。师:一个字呢?生:画。师:还有谁说说?最好用文中的词语。生:图画美。师:三个字,还有没有?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曾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苏州园林是美的,怎样让它更美,更有活力与情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一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形神兼美巧妙赏析四川石柱中学夏光尧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介绍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秀丽园林、处处完美的深刻印象。教学此文,若用多媒体配合,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或能虚实相间地欣赏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或...  相似文献   

14.
师: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都是杰出的代表,从它们的整体与局部,无不显示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所以,那故宫的雕金蟠龙、那苏州园林的廊子、花墙、门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器具,现在虽不多见,但我们从《说“屏”》一文中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板书:说“屏”)师:同学们先将《说“屏”》快速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笔4郾屏的制作和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师:大家读完了课文,然后将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跟周围的同学…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苏州是个好地方.清朝有159个府,大家知道交税交得最多的税老大是什么地方吗? 生:苏州? 师:对,就是苏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经济发达. 师: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州,一定要看看苏州园林、苏绣,还有苏州的美女.苏州有9个园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苏州园林》也很经典.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而是要学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的.读了《苏州园林》后,我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请同学们读一下.  相似文献   

16.
《苏州园林》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中心明确:“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且用四个“讲究”具体诠释了这一特征。文章又以第3节至第6节分别与每个“讲究”照应,第7~9节则从文章细处着眼进一步来说明“完美的图画”,突出这幅图画之“完美”,“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最后一节是自然总结。因此说明顺序清晰,结构严谨。大家之文不仅思路浑然一体,如璞玉天成,更重要的作为一篇说明文,语言之美也堪称说明文之“标本”,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不仅增强语言之形象生动,尤其是化用文言语句如“隔而未隔,界而未界”“不足取”等俯拾皆是,更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之美。所以教学此文,缺少语言美的欣赏,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败笔,语文课之语文味也就寡淡了。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认为,写作说明文只要语言通俗、平实,让人好懂,一看就明白就算好文章。当然,能达此标准是算不错的,但如果能准确、灵活、生动的用上些修辞,使文章锦上添花,岂不更好。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树立了语言生动严密的典范。苏州园林被叶老比喻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我们读《苏州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十分出色的说明文。其说明技巧主要有四点:一、采用先总提后分述的说明方法。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从几个方面层次井然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全文的中心。接着从四个"讲究"(3一6自然段)和三个"美"(7一9自然段)两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想】《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写的序言。文章虽说是一篇介绍园林的说明文,但它表现出来的美俯首可拾。首先是美在结构,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苏州园林》图册的反复揣摩,从艺术的高度准确地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  相似文献   

20.
《苏州园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充满着人文思想。这种山水画意式的园林,“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及留园,都是园林中精品极品,处处体现着中国江南第宅园林的独有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看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 么样的特征。   (王大荣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