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左思《三都赋》是西晋赋名篇.以《文选》收录而传于今。《文选》传本甚众.各本《三都赋》文旬颇相歧异.不乏讹误。清胡克家《文选考异》及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黄侃《文选平点》对《三都赋》作了校勘。在此以胡氏、高氏、黄氏校《三都赋》未及的日本藏古抄卷子本《文选集注》残卷、国家图书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分藏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李善注文选》残卷、日本藏宋明州刻《六臣注文选》、韩国奎章阁藏朝鲜活字翻北宋元祐年间秀州州学编刻《六臣注文选》等古本、旧本重校今通行胡刻本《文选》之《三都赋》.对三家校记提出31则补证.并对《三都赋》传本源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六卷本《金楼子》之校勘,自四库馆臣以来,代有其人,而全面整理,且成绩最著者,当推今许选民《金楼子校笺》。但《校笺》亦颇多可商榷之处。本文就其标点、校勘之失误,举10例略加辨正。  相似文献   

5.
《选》李善注和胡克家《考异》堪称《选》双璧,然日藏唐钞《<选>集注》问世,发现正、注与《考异》多有失当之处,于是逐句校勘,得校议260余条,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玉芳 《文教资料》2007,(34):79-80
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标点本《汉书》,集各本之大成,但错讹在所难免。李善注本《文选》大量注引材料,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书》传至唐初所保存的面貌。本文旨在利用《文选》李善注语中引用《汉书》的注释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考究同异,辨别是非,希望对《汉书》的校勘整理或《文选》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北宋国子监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印行了大量的典籍,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收取书籍的民间印板,二是馆阁校勘后付国子监雕造、印行或馆阁校勘、雕造后付国子监印行,三是国子监自己组织人力校勘、雕造。《文选》在北宋国子监的版刻历史,正恰好反映了这三种途径。毋昭裔刻本《文选》系五臣注本,印板后被收入国子监;景德四年诏校《文选》李善注本,是由馆阁校勘并刻板,但毁于荣王宫火灾,并未印行;天圣七年国子监刊本李善注《文选》,则是由国子监官员负责校勘并由国子监印行的。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写卷残片散藏于世界各地,前贤于此多有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残片进行缀合并定名,将吐鲁番本底卷与今玄应《一切经音义》主要版本对勘,阐明了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纠正了今通行《高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中的一些讹误,简要确定了吐鲁番本写卷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宋史》标点本于一九七七年出版。在校勘方面,虽然作了可贵的努力,但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史事的校勘不够重视,以致有些明显的错误都没有校正。聂崇岐先生早加以考订,指出一些错误,而标点本竟没有出校。近在研读《宋史·本纪》时,发现一些漏校和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按卷次页码为序,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原作进行校勘以求真貌,是敦煌变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如果这个基础不坚实,也就是说如果研究对象失真,那么由此出发的研究就很难有严密的科学性,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科学大厦,无论外表如何华丽,终究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王重民等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该书在校录方面错误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万条以上,从《变文集》出版至今,有关的商榷、补校论文(著作)已达120余篇(种)之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误录、漏校、误校之处未被发现和纠正,甚至又产生了新的差错。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敦煌变文集校议》(以下简称《校议》),对敦煌变文的整理校勘有一定的新水平。这部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校学报的校对业务而言,数字出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操作过程的无纸化所导致的不同于传统的校对错误;校对重点已从校异同转为校是非;高校学报大多存在编校合一等情况。高校学报一方面要坚持数字出版时代"内容为王"的理念,一方面要主动采取应对策略,建立严格的校对制度。学报编辑自身也应当重视校对技能、校对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发现的P.4936为世传《笔势论》早期的一个本子,与刊本所载者多有异同。敦煌本《笔势论》在《笔势论》原本篇章次第的推定、异文校勘以及其他诸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校和理校等方法校读《盐铁论》,发现衍文、讹误及校勘可商者11则,试加以讨论,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此残卷为六朝写本,弥足珍贵。今从版本学、文字学角度,以对校、他校、理校诸法与传世版本比勘,发现其中衍、夺、异文(含后世所称碑别文、俗或体字)尚多。兹参考前贤研究成果(间有一孔之见)对其是非、优劣逐一加以案断。对残卷犹长之处,则特别加以褒扬,希冀有裨于学林。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古籍整理事业极为兴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均热衷于图书文献的搜辑、整理、编撰、校勘、刻印等。校勘在宋代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校勘学。宋人撰写的唐集序跋,为校勘学研究提供了广博而可靠的文献资料,其中宋人校勘唐集时所体现的素质、方法和原则,代表了宋人校勘唐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尽管其收罗宏富,考订精审,但由于尚未最后整理,仍然遗存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的《钩沉》虽然后出转精,但对存误并未全面订正,此外,尚有鲁迅手稿本身不误而误校或排印不慎而致误等问题。今拈出其中十四则予以考订补正,以便于其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垣校勘《元典章》,对校出的12000条错误进行分析和概括,撰写完成《校勘学释例》,从而揭示出古代典籍的窜乱通弊,对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通例和一般原则做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同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目前对地方文献的整理,通行的有点校、影印和前两者结合三种方式,三者各有优劣。地方档案的整理应注重保护史料的"原生性",首先考虑的应是存留档案"原件总量"和保持"档案排列原貌;"档案的选取应以"卷"而不是以"件"为单位。学术创新不全在于题目的新颖,而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新内容、新见解;学术研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海内外同行学者共同参与,也要以全球化、整体史的视野开展跨专题、跨地域、跨学科的深度研究,为构建严密与科学的研究体系做准备,惟有如此,方有可能使地方文献之学升华为"显学"。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版《郁达夫全集》恪守“严格尊重原刊,真实再现原貌”的原则,在编纂审校过程中,对原刊文字作了尽可能客观的判断和还原;同时,此一个案亦让人确信,新文学典籍也需要校勘,也需要“考证”,这不是一件让等“古”而下之的现当代学人羞于启齿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考证了作者吴承志生平。此书是明清两代《山海經》研究繁榮背景下的地理考证重大成果。全书分6卷,对应《山海經》原著,因尘封20馀年,书稿有缺失。吴氏地理考证成果表现在《五藏山经》的"点""线""面"兼顾,对后世《山海經》地理研究影响很大,吴氏古籍整理研究观和技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