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与文学是歌剧的两大要素,而艺术家的唱段演唱是歌剧表达与呈现的主要方式。由于不同的演唱风格倾向表达不同的艺术特点,在歌剧演唱中应根据不同戏剧情节,在不同的唱段中充分灵活运用不同的演唱风格。杜欢在歌剧《回家》中饰演的罗旺篼一角,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创造性地运用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风格的特点,并将之重新组合并融汇于唱段之中,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得益于长期以来演唱者注重气息、共鸣、吐字等基础训练以及对歌剧素材熟知的情况下"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很多都是对意大利古典歌曲以及中国歌曲的演唱以及分析,对中国本土的民族歌剧的涉猎和研究少之甚少,笔者认为探索民族歌剧的发展,对音乐专业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中国民族歌剧以及歌剧当中的经典唱段的深入了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乃至传统文化都有着非常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珊瑚》是中国歌剧史上一部重要的民族歌剧,其经典曲目《海风阵阵愁煞人》是该剧中的亮点,流传至今有其一定的独特性。在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上对演唱者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唱段具有艺术性、戏剧性、综合性,人物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该文主要在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进行分析,结合自己赏、视、唱、演、思以及导师的指导,更好的演绎歌曲,并且将珊妹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希望给歌剧爱好者一些参考和帮助,多角度去赏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母演唱,笔者简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歌剧唱段分析的过程,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歌剧背景、人物分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探究,能更好的演唱此作品,同时也为更多的演唱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谈民族歌剧演唱中的技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歌剧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过来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走向成熟。民族歌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剧种,它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种种因素,因而演绎起来要想达到一定的演唱效果,不仅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更为看重的是演唱者的演唱功底,也就是歌剧演唱的技巧。论文基于当前民族歌剧演唱的发展历程以及演唱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当前民族歌剧演唱中技巧理论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民族歌剧的长远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7.
歌剧是一种多样化的舞台艺术样式,包含了戏剧、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大众喜爱。而在歌剧中歌唱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表现情感、凸显人物、完成剧情的重要手段,这也决定了演唱技巧和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直接、紧密的关系,而民族歌剧更是如此,其与美声、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可以塑造更具体的角色形象、表达角色的感情,甚至能带给角色新的涵义,可以说演唱技巧决定了歌剧中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中民族歌剧的起源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态,为我国的歌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歌剧发展经历了相应的时期,涌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中国声乐教学在不断发展,其中也是跟随这歌剧创作的脚步。在其中涵盖了剧本文学、歌曲演唱和歌剧表演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对于中国声乐教学都是一种带动作用。现阶段,高校忽视了民族歌剧的教学,其中涌现出了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民族歌剧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珊瑚》是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的优秀代表作品,是结合西方歌剧形式与中国戏曲特点的歌剧。《海风阵阵愁煞人》作为该歌剧的重要唱段,是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学生必唱曲目,笔者通过对歌剧以及该唱段的情感把握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我国民族歌剧是歌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区别于一般歌剧,它的特点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并向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尖端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剧从它的诞生,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土壤里,因为它的演唱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突出民族地方音乐特征,通过表演者由内在与外在的情感表现有机结合,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剧中人物形象,从而产生其丰富的演唱艺术感染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称赞。  相似文献   

11.
声乐学习中,歌唱艺术指演唱者通过演唱声乐作品,并进行舞台表演的形式。歌唱中,声音和肢体是表达的主要方式,目的是突出作品的内涵和主题。歌剧表演具有特殊性,对声音和演员都有着高的要求。角色确定后,演员怎样诠释剧本角色,导演怎样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等,是歌剧表演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从演唱技巧、肢体语言、表演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意义,并就如何运用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歌剧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了如戏剧、表演、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精髓,歌剧将多种艺术糅合起来、具有独立性的特征,是十分常见的在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歌剧越来越多的收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歌剧《江姐》为例,对我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歌剧以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为基础,在舞台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特色,本文通过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刻画、演唱风格、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诠释,对民族歌剧中的舞台表演与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歌剧是以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钢琴伴奏在歌剧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形式,引导和渲染歌唱者的情感,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文主要对歌剧的发展以及歌剧表演中钢琴伴奏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来研究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1920年以来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历史,并对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风格归类,对于民族歌剧的教学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从不同角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了我国歌剧的代表剧目和唱段,目的是为了广大师生及其观众能更多地关注这些民族歌剧中的精品之作,并提出了"振兴民族歌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河谣》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歌剧,在创作出来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歌剧实现了传统民族音乐艺术与现代化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联动,使得音乐旋律变得非常优美,受到了广大社会民众的喜爱.本文先阐述了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接着分析这部歌剧的音乐特点,最后结合歌剧《运河谣》的几个重要唱段探索其具体演唱策略,使得这部歌剧的艺术内涵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创作的三幕歌剧《茶花女》在音乐史上堪称杰作。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古典歌剧,讲述了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名媛悲情的一生。本文主要从歌剧的创作、薇奥列塔的部分唱段等方面来分析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在歌剧中的音乐表现,以便能够使这首作品的声乐演唱者和教学者更好、更准确的去把握歌唱中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对作品的情感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与主题的民族化、人物与语言的民族化、形式与风格的民族化三大理论层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路。20世纪40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大地之歌》《秋子》等作品,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特点、演唱特点、表演特点等方面起了先行作用。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歌曲审美与歌剧唱段审美分别具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但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它们相互包含,又相互独立,本文将先分别从歌曲审美特征和歌剧唱段审美特征谈起,进而谈到它们两者在审美中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