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换意识形态论,但都并没有突破文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新世纪以来的新锐文论教材打出了反本质主义的旗号,却没能找到反本质主义之后文论教材建设的康庄之路。以文学存在方式代替文学本质作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基本文学观念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本质主义的文学本体观念是制约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主要瓶颈。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文论研究为克服文学本质主义,为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开辟了道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中存在着文学本质与文学存在方式并置带来的文论知识体系两层皮的缺陷。在文论教材编写中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改革和建设首先应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界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言说,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发生了“断裂”,并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的口号。其中主要通过总结中国文论发展的三个主要知识形态来解答中国古代文论是否“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是深耕于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即是深耕于中华民族的原始思维。“原始思维”作为古人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方式由品评“人”与“物”向品评“艺”过渡。“艺”的评价术语与标准都是从对“人”与“物”的评价中移用而来。特有的思维方式只能运用于特定的时代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不可移用于其他的文化语言环境中,所以,有必要探讨现代文论界的理论热点:中国文论失语的原因及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首先,古代文论教材编写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比较僵化的思想走向文化诗学的思想;其次,古代文论教材的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一种“史”的模式分化为或侧重“史”、或侧重“论”、或侧重“料”即古代文论原典的三种模式,并且,三种模式都有一种再走向综合的趋向;第三,古代文论教材的针对性日益增强,并走向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文论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突出问题与深究学理将是中国文论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张力或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20世纪初步建立了现代文学理论新传统:西方文论结合了中国的实际,获得了中国视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获得了现代意义;20世纪中国作家和学人提出了新的观念,属于中国自己的创造;中国现代文论摆脱了封建主义的古典意识,获得了"新质",实现了古今中外的溶汇和综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主要存在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世界意识与创新意识缺乏等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文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现实语境,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唯我一元独尊观念,并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从而为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34-45
将英国学者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一书完整介绍到中国来的是梅光迪,他也是正式将这部著作内容引入中国现代高校文学教育的第一人,最初此书的主要内容作为梅光迪在南高师暑期学校里教授课程的讲义,后在其支持下由学生译出全文。汉译本《文学评论之原理》不仅保留了原著中20世纪前后西方文论建设的诸多成果,而且在具体译介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例子置换。此书在译介、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应引起学界更为深入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考察梅光迪文论贡献与文化价值的重要角度,同时也是理解当时中国文论教材建设主要特点及文论知识建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甘肃高师学报》2022,(4):55-59
20世纪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是中国古典文论、西方近现代文论相互区别、碰撞、吸收、会通,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发轫期、创建期、发展期、基本形成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中,王国维发掘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通过"意境论"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并使之系统化;宗白华则是中国美学潜在体系的发掘者,通过"意境论"激活了一系列古老的理论范畴。他们首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先河,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是中国古典文论、西方近现代文论相互区别、碰撞、吸收、会通,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发轫期、创建期、发展期、基本形成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传统现代文论要在百余年来中外古今文论对话基础上,立足于汉语文学发展的当前境遇,尽力寻求一种中国现代的和传统的文论思考及评论框架。也就是说,这种新传统现代文论既非"西化",也非"回归古典";既非"食古不化",也非"食洋不化";既不信一些论者的现代文论"虚无"观,也不膨胀到现在就可以奢谈"文论输出",而是要立足于当前中国文学与文论现实,走一条中国现代民族文论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现代文论进入了失语状态。作者就这一问题,回顾了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论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并对其重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薇 《文教资料》2012,(11):43-44
《文学理论教程》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作者对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概论》教材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就该教材是如何吸收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以及古代文论在该教材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以问题域为中心,以关键词为方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共时比较和深度对话,在不忽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界融合,为跳出旧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研范式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也为继续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与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异于西方文论及现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曹丕首开先河,引“气”而入文论,建立文学主体论。以“气”贯通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系,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1960年代初曾出现过文学弱政治化的走向,党的宣传部门所采取的理论策略是:重新厘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规划编写具有新意的文学理论教材、大量引进西方的各派文艺理论,从而为探讨文学的规律性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这表明1960年代仍然出现了文论创新的努力,而其作为一种学理源头,直接影响了1978年后新时期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验批评     
我们应以中国文化的主体优势来对待中国古文论话语的重建和古文论的现代转换.故此,首先要确信古文论在世界的地位,然后有针对性地接通与当代社会现实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融合西方现代文论话语的有效表达功能,再有效地进入当代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