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莹莹 《文教资料》2013,(32):169-171
状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公文体裁,是下属向上级陈述事实的文书。程俱《北山小集》中以状题名的文章有27篇,但目前学界还没有涉及对程俱“状”类公文的研究,本文试图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文学起源简洁而生动的概括。然而,生活在现实社会,始终坚持"不平则鸣",却确属凤毛麟角。因而倍显出韩愈的难能可贵,请看他的屡贬屡"鸣":爱民之鸣,得罪权臣,被贬阳山终不悔;忧国之鸣,直达天听,甘冒斧钺不惜身;为友之鸣,传遍四海,自古至今传佳话;为死者鸣,悼亡慰亲,些须误会又如何?  相似文献   

3.
韩愈习尚论     
韩愈在政治领域,极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勇于为人,欲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儒家思想传承方面,以继道统为己任,开理学之先河;在文学方面,他倡导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并在诗歌创作上力开新局。而在诸般复杂纷繁的习染方面,他又是不忌五荤六素,随其性情喜好、爱憎所适以取足,兼收并蓄。他不可能像宋代理学标榜的“惟精微一,允执厥中”那样衣冠端正、道貌岸然,不做属于个人生活领域的有情有欲或“玩物丧志”之事。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韩愈其人,才可能避免观念的胶着带来的生硬而刻板地把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人,看成是只具有“道统”品性的标本的一偏之见,。  相似文献   

4.
孙威 《文教资料》2013,(29):157-158
“榜”类公文具有独特、鲜明的特点,它的特点反映了不可代替的社会需要,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且在当时社会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源于古代封建社会的文体,它拥有自身植根的社会土壤、紧密相连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了它的兴衰。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各个领域仍然留存其深远影响。从中,可以一窥文体与社会要素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韩愈好尚奇崛的文学审美观是一个事实。这既体现在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也体现在他的论文标准中。韩愈此种好尚根源于他的人生际遇,也根源于刻意求新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文以明道”是在批判现实 ,与流俗做不屈不挠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他充分发扬了儒学济世致用的一面 ,使他所明的道具有了丰富的现实内容。不平则鸣不仅是抒发自己的愤懑 ,而且为圣人之道的不明而鸣。韩愈改革文体 ,倡导古文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他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 ,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反映和体现 ,因此 ,他的笔下洋溢着满篇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韩愈基于对国家动乱、吏治腐败的现实思考,结合自身"坎坷而艰难"的仕途经历,提出治国"在得人"的论断,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从成才、选才和用才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状况的担忧,进一步指出了成才之途、选才之方和用才之策,形成了韩愈独特的人才观。理解与应用韩愈的人才观。韩愈的人才观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他"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息息相关。韩愈的"以文为诗"具体表现为:以散文题材入诗;以古文章法、句法、字法入诗;以议论为诗;以赋笔为诗。这是韩愈诗体诗风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文体文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人们争议较大的。因为苏轼对韩愈既有很高的赞誉,又有很尖锐的批评。本文探讨了苏轼对韩愈在为人、为文、为学等方面的评价,并进而审视了苏轼的儒学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师说》《进学解》中提出的师道思想,主要指“为师之道”,强调教师通过教育来体现自身的道义责任和道义担当。针对中唐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变迁和门阀政治动摇师教传统而产生的“耻师”之风,韩愈力图重塑师道传统。一是强调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将“师道尊严”建立在教师道德使命的高度张扬上。二是强调文以贯道的探究精神,以“敢为人师”丰富教师的道德精神。三是强调“闻道在先”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奖掖后进。韩愈的师道思想启示我们应从基于师道尊严的道德使命、基于教书育人的道德涵养、基于师生之情的道德关系来形成师德的自觉,以凸显“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12.
吴振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91-94,96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以诗为戏”有“战诗”和嘲戏谐谑两种形式,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获取乐趣,与传统的“诗言志”不同。因此,创作手段也不同,这是韩愈“以文为诗”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道关系自南北朝起就是文学家、文论家讨论的重点论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文以明道"说,这种古文理论对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或继承、发展,或批评了韩愈的文道观,宋人的接受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用"文学"的观点来解读韩愈的文章,将韩愈所有的"散文"都视为完全意义上的纯文学性作品来阅读、赏析。其实,《韩愈全集》的所谓"散文"文体大致可分为书启类文体、赠序类文体、哀祭碑志类文体、表状类文体以及杂著类文体五种,都是地地道道的实用文。正确认识韩愈"散文"的实用文性质,总结韩愈实用文写作的艺术成就和理论主张,不仅可以对韩愈的"散文"进行符合实际文体性质的论述和审美,而且对我们今天在实用文领域的推陈出新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谈韩愈墓志铭类散文的独特构思.韩愈的墓志铭创作在立意上注重对墓主个性气质的凸现,其后的选材、结构安排、表现方式方法等都以此为中心展开,但又各有新意.选材强调精当,结构安排上力求出新出奇,在表现上则创新性地在墓志铭中运用主客观结合的叙述形式和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这些都使韩愈的墓志铭类散文显出独特的构思.  相似文献   

17.
盛唐之后,韩愈大胆开拓,"以文为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对后世影响甚大。本文通过对韩愈诗歌的具体分析,尝试探究其风格之来源及特点,对他的这种艺术风格进行总体把握,探析其在韩愈整体诗歌风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韩愈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德”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为文以德和为文修德两个方面,不仅强调文人作文要有德行,而且还把作文作为自我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完成了先秦以来文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和“有德者必有言”这两种文学观念的合流,标志着古代文学中的“文德”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韩愈碑志灵活结撰,自铸新辞,刻画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善于在碑志的篇章结构上求新求变;往往打破常规,求"奇"求"异",以奇文写奇人奇事;突破一切文体的界限,在行文中注入现实情感,以应用之文抒怀言志,以传状之文叙事摹物,赋予其文学之美、情感之真,使之焕发出动人心弦的奇情壮采。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