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电影《人在囧途》和王宛平的小说《金婚》为语料,探讨冲突性话语中较常见的缓和性回应策略.日常生活中如何巧妙地应对言语冲突、缓和言语交际对人际交往有着积极影响.笔者运用语用学,借冲突性话语这个语言现象引起更多的人对这方面的关注,从而促进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2.
话语,作为主体间交流的载体,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意义有效沟通的实现,但是话语间性的存在却使这种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话语间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符号间性;二是主体间性;三是语境间性.话语间性问题不单单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它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哲学认识论上存在的主体间性问题.话语间性的存在虽然使得话语交流本身变得更加有意义,但理解的受阻却让这种意义的获得格外困难.因此,突破话语间性的负效应,让理解变得完美,就成为实现话语主体之间价值一致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中存在的"前言"进行定性分析。重点分析"前言"作为"传奇性的话语空间"得以建立的过程。最后,由此总结"前言"在《白色城堡》中存在的意义价值,即消解下的传奇性话语空间的建立具有的反差性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并奠定了小说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象似性的研究大多涉及词汇、句法、语义,而应用于语用层面的研究却鲜见。在指出数量象似性对话语礼貌解释力不足的基础上,将距离象似性运用于语用层面,并从语言礼貌与话语礼貌的区别、话语礼貌的推断、话语礼貌与否的受话人标准等方面作具体分析,旨在说明话语礼貌具有距离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作为话语生产的一种方式,它必须遵循话语生产的法则,同时也具有话语的颠覆性与建构性。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新时期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它涉及了文学中两个敏感的话题——性与政治,作者从揭示性与权力,性与政治之间的隐蔽关系,来颠覆"文革革命话语"对人性的压抑与规训,这也正是知识分子重建在新时期社会关系中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话语与权力总是胶着一起,互为耦合、互为支撑,而女性话语也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权力意识。通过对巴金《寒夜》中女性对话、内心独白等的分析,认为女性话语权力意识在"家庭"中具有实在性。曾树生的女性话语表现了女性享受独立、自由的权力及经济支配权,同时女性话语(曾树生与汪母)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曾树生所活动的社会场景———银行是她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力意识的来源,在这个她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中,其先前话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具有虚妄性。而汪母作为一个被剥夺了青春及经济权的绝望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所呈现的话语权力是女性话语的伪权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文的"话语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语文属性的讨论中 ,出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性”的争论。语文是一种以话语为教学对象的教育媒介。它通过一些话语形态的范例 ,在展示话语的最基本的构成规律和存在方式的同时 ,显现出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规范。其功能和目的在于 ,使受教者在掌握基本的话语能力的同时 ,获得人之为人的最初领悟  相似文献   

8.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文学话语之所以具有文学性,是因为文学话语具有内指性、曲指性和阻拒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话语的准确性也要注意话语的流利性。究竟侧重于前者还是后者,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本文主要通过话语分析手段来阐述师生之间外语课堂话语的准确性与流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具有文学性的文学话语。文学性即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章通过内指性体现出的文学话语的诗意逻辑、曲指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以及阻拒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陌生形态,分析论述了文学化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外语课堂上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由于缺乏英语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师话语就成为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教授的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可理解程度,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本文探讨了教师话语与可理解性输入的关系,并提出了使教师话语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英语和汉语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频繁使用的情况,基于对所收集语料(主要为学术性文章)的统计分析,本文分别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重构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种语言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在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话语性制度主义以理念和话语作为解释制度变迁的核心概念,通过阐释理念的实质内容和话语的互动性过程,呈现制度变迁的动态性与非均衡性,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在解释制度变迁时局限于均衡和静态性的不足.话语性制度主义不是替代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是对它们的补充,其理论和方法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中正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功能上看,埋怨性话语标记是一种陈情性的话语标记。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主要有“真是/也真是”“真是的/也真是的”“何必呢”“何苦呢”“至于吗”“你看你”“不是我说”“不是我V你”“看/瞧你说的”“你这个/种人啊”“再怎么说”等。埋怨性话语标记可以提示所说话语具有埋怨性的特征,其埋怨程度随埋怨语境、埋怨对象、埋怨内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与语境关系的辨识、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互通性与差异性的认知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功能的把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名词性表达是英语学术语篇中比较典型的话语类型特点之一。对于名词性表达在语篇中的话语功能,语言学家有着褒贬不同的争议。从话语类型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语篇中的名词性表达,作为不同言语社团的重要语言机制,是体现不同的话语特点和语用功能,实现学术语体这个总体目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张玲 《考试周刊》2007,(52):36-38
话语标记语是近年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和分类出发,选取强调性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强调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强调命题内容、加强先前假设和开始话题。  相似文献   

17.
温婷 《现代语文》2015,(3):94-98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业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口语语料库,对医疗机构话语中,患方话语的非和谐性语用策略予以分析汇总,并与医务人员的非礼貌性语用策略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医患双方非和谐语用策略的趋同性和趋异性,并从中总结出医患矛盾触点,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话语的力量     
无论是雅典政治还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都印证了话语既是权力又是统治.发达的国家言论自由,落后的国家封锁闭塞.不论是现代的国家社会团体还是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都处处体现着话语的力量,每个人都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话语权,让话语的力量为我所有,才会拥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话语中的时间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是语句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连贯性的话语中,时间的表达除了具有单个语句的特征之外,还存在一个语句之间组合衔接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从《骆驼祥子》整个本来考察,汉语话语中时间关系的表达有“潜性”和“显性”两大方法,前主要依靠语序;而后则有三种主要类型:时间对照型、时间连续型以及时间统辖型,而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产生的理据与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怀松  韩晓光 《学语文》2007,(2):43-43,38
在古代叙事诗中,话语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对话,《石壕吏》中差吏与老妪的对话,《琵琶行》中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等,都写得十分精彩。相对说来,在以抒情写景为主的绝句中话语描写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绝句篇幅精短,字数有限,很难容纳话语描写的具体内容。但是也有不少诗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为有限的语言空间精心剪裁,巧妙穿插人物对话,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